3月16日晚18:00,由劳动经济学院学生会学习部主办的图书角系列活动之二——读书沙龙活动于大学生发展中心创想吧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邀请22、23级共33人参与本次活动。
“深耕阅读路,嗅得百花香”,主持人声情并茂的介绍了今晚活动流程后,趣意盎然的读书沙龙活动正式开始。
为了引起各位同学们的兴趣,调动现场气氛。诸位参与者首先参与了暖场活动--书中集会。每队派一代表用书中人物的名字作为代号积极参与活动,大家努力记忆彼此的名字,争相报数,气氛瞬间活跃起来。活动时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了解了更多书中的主角,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也为后续的读书分享进行了铺垫。
热身活动在笑语欢声中很快结束了,接下来,我们进行了本场活动的重头戏——盲盒读书会。由11个小组分别将自己最喜欢的书籍进行了分享。
首先,来自22级财务管理一班的杨惠如同学和23级劳动经济学班的孙弈同学给我们分享了秦明的《法医秦明》。“DNA决定了我们是什么,但不能决定我们将成为什么人。我们是什么不会改变,但我们能成为什么则在一直变化着。”《法医秦明》这部小说展开了一幅现代法医学与人性的画卷。它把每一位法医和警察尊重生命,不断追求真相,捍卫法律的公平的形象描绘的淋漓尽致。这一份专业兼具情感的用心,透露着他们对职责与信念的坚守。
“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22级财务管理二班的郭旭同学和孙美迪同学带来了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的《牛虻》。《牛虻》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在看清生活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它告诉我们当生活失无可失时,别急着绝望,因为它可能是我们绝地反击的信号。它诉说了真正厉害的人往往不是因为能力超群,而是在绝望无助时,他们总能比别人多坚持一会。所谓深渊万丈,坚持下去也将会是鹏程万里。
22级财务管理二班的吴春凤同学和闫馨月同学分享了余华的《活着》。“时间创造了诞生和死亡,创造了幸福和痛苦,创造了平静和动荡,创造了记忆和感受,创造了理解和想象,最后创造了故事和神奇。”《活着》写出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正如作者余华所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谁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愿我们都好好活着。
“人生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灵魂最后的归宿究竟通往何地是人们不断思索的疑题。22级财务管理国际班的常笑颜和杨钧皓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第七天》正是对生死的思考。《第七天》中主人公以死后灵魂的形式观看了人间的喜怒哀乐,作者余华以诡诞的手笔描绘了我们最真实的人生,其对这个社会的深刻洞悉和幽默讽刺都蕴含在了故事情节中。余华笔下的死亡美学愈发让人认识到死亡对人类的普遍性,也让我们拥有能够坦然面对生死的豁达。
22级劳动经济学班的李建豪和刘井奇同学为我们带来的《赡养人类》令人惊叹震撼。本书以科幻的角度讲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最终走向了荒诞诡谲的局面:在“ 绝对公正”的社会机器保护下,财富最终流向了1%的人;一个富人与二十亿的穷人割裂开,他们不再是一个物种,穷人也不再配为人。而这样看似滑稽的故事情节背后却富含科学与哲理——这样令人毛骨悚然的局面,或许是我们正在走向的结局。
哑舍里的古物,每一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它们在岁月中沉浸了成百上千年,终于在此处相聚。22级应用统计学班的吕思嘉和刘洋同学为我们分享道:古物背后承载的每一段历史和故事都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智慧。读者追寻古物之迹,收获的不仅有对古物的了解,还有一段深厚的中国古代历史。《哑舍》揭开了十二件古物的秘密,连成了一串引人入胜的故事,令人不觉间心静神宁。静读此书,能感受历史带来的温度。
假如,你有一个外人看起来很美满的家庭,很光鲜的工作,那么你是否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不做出改变呢?来自22级应用统计学班的汪晶与马一宁同学为我们分享的《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为我们提供了答案。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为了画画情愿风餐露宿、穷困潦倒他追求的早已不是物质生活,而是精神层面的富足。月亮映照着理想,六便士折射着现实,终其一生人们都在现实和理想间徘徊。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让任何一种生活。”
22级应用统计学班王鑫鑫、经济学班韩羽荟同学为我们介绍了《东方快车谋杀案》中英伦风情与悬疑推理完美结合的传奇故事。死者是罪大恶极的绑架犯,他杀了一个孩子,毁了一个家庭,可他却依靠贿赂逃出了法律的制裁。他的死,是一场复仇,更是一场审判。既是对罪恶的审判,也是对天平的审判。一方正义,一方法律,这是情理与法理的较量,是感性与理性的碰撞。在正义与法律相持不下的天平下,我们究竟该如何抉择。作者的答案是:“车上没有杀人犯,只有需要重生的人。”
“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这是对布恩迪亚家族的真实写照。22级经济学班刘梦楠同学、财务管理一班学黄东升同学分享到:“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不免会因为重复的人而感到混乱,但这一个又一个人标志着家族孤独命运一次又一次的重演。”孤独或许真的会像作者表达的那样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宿,但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打破孤独的魔咒,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来自23级劳动经济学班的马静彤、张曼琳同学为我们分享了《如何假装读过一百本名著》这本书。书中以幽默调侃的形式,用一句话种草一本书。如《追忆是谁年华》,它说:“蛋糕的味道让一个人陷入了回忆,回忆了足足四千页”;如《永别了,武器》,它说:“战争中没有赢家,也没有多少形容词”......本书包括了100多部世界名著,从卷帙浩繁的文字海洋中提炼出短小精悍的智慧水滴,让人忍俊不禁又醍醐灌顶。
“没有面包的爱情,注定经不起现实的考验”,23级劳动经济学班杨相宜、李沐瑶同学就为我们介绍了一本有关爱情的书——《霍乱时期的爱情》。它穷尽了爱的多种可能性,被誉为爱情的百科全书。然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爱情故事背后,它却揭露了现实生活中最残酷的一面:“爱情看似风花雪月,实际却是综合实力的匹配。如果不能旗鼓相当,再繁华的爱情,也会慢慢凋零。”
在认真倾听过所有参与者的精彩发言后,在座的每位同学应该都受益颇多,我们随着分享者的讲述一同进入书中世界,感受故事与文字的魅力。文字不仅可以言之于口,更可以用生动的绘画展示出来,接下来我们进行了第三个活动“你画我猜”。
参与者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绘画者。绘画者在黑板上用简洁有趣的画面展示一个成语,下面的同学们积极站起来抢答,有些画一眼便知,有些画却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些画更是不同寻常。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个游戏不仅生动有趣互动性强,大家都积极参与,在欢乐中回忆曾经学过的成语。
欢乐的游戏过后我们迎来了今天最后一个环节“诗意飞花”。主持人指定诗中的一个意象或词语参与者们进行抢答。主持人说出题目后参与者脱口而出一句句好词佳句,我们在同一片天地下浸润在书香诗意中,心中不由向往诗词中的风花雪月,大漠孤烟,花鸟鱼虫。直到结束同学们仍意犹未尽,希望分享更多诗词歌赋,同大家一起畅言。
活动临近尾声,我们按每个环节的得分情况进行了排名以及颁奖,本次活动的一二三等奖如下:
一等奖:
23级劳动经济学班马静彤、张曼琳
二等奖:
22级劳动经济学班刘梦楠、财务管理一班黄东升
22级劳动经济班李建豪、刘井奇
三等奖:
22级财务管理一班杨惠如、23级劳动经济学班孙弈
22级应用统计学班王鑫鑫、经济学班韩羽荟
22级财务管理国际班常笑颜、杨钧皓
22级财务管理二班吴春凤、闫馨月
22级应用统计学班汪晶、马一宁
22级应用统计学班吕思嘉、刘洋
23级劳动经济学班杨相宜、李沐瑶
欢乐的时光总是走的飞快,在一轮又一轮的热潮过后,本次读书沙龙活动也迎来了尾声,主持人带领大家合影,通过镜头来记录这次欢乐的活动,记录同学们的愉悦心情,记录这难忘的欢乐夜晚。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宠辱不惊,闲看书卷奥秘,去留无意,漫随书卷人生。书籍能让我们的步履变得更坚定,书籍能让我们的胸襟变得更辽阔,读书沙龙能让同学们在沐浴书香的同时广交书友,通过读书心得的分享寻找共鸣,感谢同学们积极参加我们的读书角系列活动,愿我们能在大学的茫茫人海中找到与自己同频共振的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