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陈邓海: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近期,“躺平”一词走红网络,其含义大概是逃避现实,降低欲望,减少工作,低成本生活。对个人来说,无论是“躺平”还是奋斗,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其一旦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尤其是成为懒惰、消极的代名词,就有可能影响社会发展。因此,要对劳动者尤其是年轻劳动者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德智体美劳本应“五育”并举,齐头并进。但近些年,劳动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我国劳动教育在学校中、家庭中和社会中都被不同程度地弱化,尤其是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缺乏劳动意识,存在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不尊重劳动、不尊重劳动者的现象。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人民创造历史,从劳动的角度来讲,其实质就是劳动者创造历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要靠劳动、靠劳动者的创造。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技能水平。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劳动教育高度重视。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些政策文件的施行必将使劳动教育向更高质量和水平发展。
加强劳动教育,首先要从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做起。要补足教育短板,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首先要提高认识,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应当是引导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只要能够创造劳动价值,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尊重劳动者应当是劳动者没有身份和地位之别,只要他们从事劳动并创造了劳动价值,就应该毫无例外地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只有劳动受尊重、劳动者受尊重,劳动教育才真实、可信、可行,才有感染力、吸引力、说服力,才能入脑、入心、入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关键是要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尊重劳动要从改变人们对劳动的片面认识开始,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全社会切实激发劳动者在劳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实现体面劳动。此外,还要积极主动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更多高学历、高技能人才。
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劳动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社会风尚,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价值观,培养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动。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争做新时代奋斗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来源:《工人日报》2021年7月5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