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 陈建奇
比特币是用区块链等技术创造出来的被冠以货币称谓的数字代码,这种货币在理论上被归结为数字货币的范畴。
从理论上看,比特币不仅没有与实物挂钩,而且没有政府等官方担保。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缺乏价值属性、很难扮演货币的角色,比特币前景不被看好的判断符合理论逻辑。
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承诺接受用比特币进行付款结算,相关商家通过比特币为商品定价,商家接受比特币为商品结算,推动比特币职能由价值储藏职能拓展到价值尺度、货币支付、流通等职能,比特币已逐步演变为准货币。
由于比特币已经逐步具备货币职能且没有国界,从而逐步演变为准国际货币。伴随着比特币在国际货币中份额的变化,世界各国对比特币的需求会进行相应调整,其价格也就会出现不同的变化。特币的发展预示铸币税从官方向私人部门的转移,深层次上触动政府货币发行的主权,可能促使世界金融利益格局大调整,这些都增加了比特币的不确定性。
比特币的稀缺性决定了其价格将伴随着使用范围的变化而动态调整。从短期来看,比特币占国际储备份额可能升至1%左右,比特币的合理价格在6000至7500美元左右。长期来看,如果比特币国际化水平继续提升、有机会发展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那么比特币的价格可能升至40万美元以上。
去年以来比特币价格高位震荡,近几个月大多保持在1至2万美元之间,相比上述测算的短期比特币价格水平,具有偏高的嫌疑,如果考虑到社会对比特币的预期,那么这种价格可能就具有合理性。然而,上述预期是建立在比特币能得到社会认可并且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的分析,这种假设具有风险。如前所述,比特币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比特币会影响各国的货币主权、比特币去中心化将倒逼金融业务的重塑,倒逼金融支付机制的巨大调整,促使金融机构营利模式面临较大的重塑压力,金融监管部门也将面临着监管创新挑战,上述问题决定了比特币可能面临发展的较大不确定性。
节选自2018年2月9日FT中文网《如何看待比特币价格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