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首页 > 名师观点

名师观点

节选l19世纪英国集体谈判制兴起原因述论

集体谈判(collective bargaining)制度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其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后叶的英国。从19世纪中叶起,英国劳资双方已在探索用调节(conciliation)、仲裁(arbitration)等和平方式来化解争议,调解与仲裁被认为是集体谈判的原初形式。1860年英国诺丁汉织袜业仲裁与调解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集体谈判制在英国正式确立。
本文将在近代英国经济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系统探究促成近代英国集体谈判制兴起的因素。
19世纪中叶,英国国内经济持续繁荣局面,对于劳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劳资双方均认识到,冲突与对抗只会两败俱伤,对话与合作则能实现共赢,通过集体谈判方式来解决争议,避免劳资争议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秩序,成为劳资双方的共同目标。劳资冲突与对抗还会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引发公众舆论的不满。公众对劳资双方施加舆论压力,主张劳资双方以协商、对话、谈判等和平方式来化解劳资争议或冲突,迫使劳资双方走上对话与合作道路。
19世纪中后叶,随着工业化完成以及机器大生产全面推进,以技术工人为主体的新模式工会迅速兴起,其推行尽量避免罢工、倡导劳资对话的斗争策略,为劳资之间集体谈判的兴起提供了重要前提。技术工人是工厂制的受益者,由其所主导的新模式工会,虽然也发动与雇主的斗争以捍卫自身权益,但斗争政策略却有了根本性改变:几乎放弃罢工作为威慑手段,倡导与雇主之间的对话与合作,通过集体谈判来化解争议或冲突。在工会干部的努力下,调解或仲裁等集体谈判条款被纳入到工会组织章程之中,当仲裁与调解委员会成立后,工人及工会对以调解、仲裁方式来化解劳资争议给予充分支持。1868年,英国工会联合会(trade union congress)宣告成立,标志着工会运动走向了联合。工会由此壮大了力量,成为雇主承认工会的代表性并与之进行集体谈判的基础。
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随着以技术工人为主体的新模式工会实力的迅猛发展,劳资力量的天平开始向工会倾斜,单个的雇主在谈判中难以同工会相抗衡,从而促使雇主走向联合。在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生产秩序的稳定是获取高额利润的首要因素,在以工资问题为主体的劳资争议中,走向联合的雇主承认工会的代表性,接受和平方式的集体谈判,并愿意通过一定程度的妥协,推让来实现生产的稳定性及持续性。工会干部在谈判时处事理性,愿意理解雇主的处境并倾听其观点,在捍卫工人利益时不会不顾及工厂的长远生存,为此,与分散的工人相比,雇主更愿意与工会打交道。
19世纪后半叶,雇主及其组织在集体谈判机构建立中起到了主导性作用,并最终通过努力建立起仲裁与调解委员会,集体谈判得以推行。
综上所述,集体谈判制在近代英国的兴起,是作为劳资双方代表的工会及雇主组织斗争策略转变的结果。这种转变的实现,从根本上有赖于英国经济繁荣所带来的宽松环境以及公众舆论对于劳资双方的压力。集体谈判为劳资双方化解争议提供了一种“程序平等”。英国所率先开创的集体谈判制,从19世纪末开始传播到欧美各国,进而对西方国家劳资关系的转型产生重要影响。
 
节选自《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8年第3期
《19世纪英国集体谈判制兴起原因讨论》
:刘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