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首页 > 名师观点

名师观点

原创l快递业招工“抢人”说明了什么?——从快递业“招工难”说起

    作者:龙青
近年来,电商物流与快递业持续高速发展,在改善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大大小小的电商购物节、促销日不断花样翻新,人们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买遍全球,中国全民网络消费社会已经初步形成。2016年中国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超20万亿。而据商务部公布的《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到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43.8万亿元,网上零售额将达9.6万亿元。高速发展的电商经济也带火了中国快递业,快递业造就了百万新的就业岗位。电商物流与快递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是数以百万计从业者的勤劳奉献、价值创造和责任担当,线上轻松购物,线下却需要快递员争分夺秒、一件一件、一公里一公里的辛苦完成配送。快递员成了电商物流系统高速运转机器上全年无休的陀螺,路上疾驰的“电动车”、走街串巷的“小三轮”已经成为他们辛勤劳作的真实写照。快递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导致对快递员需求的猛增,但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快递业招工难,招工难则导致出现所谓的“抢人”现象,引发社会各方的关注。
据2018年2月26日经济日报报导,今年春节后,全国快递公司上演了招工“抢人”大战。为了鼓励更多快递员“一带多”,圆通、申通、德邦、芝麻开门、万象等快递物流公司还设置了内部推荐人才“伯乐奖”,员工每成功推荐一名快递员入职,能获得200元至500元不等的奖励。从网上检索企业招聘信息发现,“三通一达”、天天快递等企业的招聘信息中,都许诺相应提升快递员工资,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情况,快递企业给快递员开出的工资基本在3000元至10000元之间,平均在5000元至8000元。春节后及时返工的快递员还能得到现金奖励等“花式”福利。
为什么会出现快递业招工“抢人”的现象?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其一,快递业招工“抢人”,映射的是我国网购爆发式增长给快递行业带来的丰厚利润和盈利前景的美好预期。快递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同时不断改善的交通状况及信息管理技术的提高,中国快递业应运而生。中国邮政先后于1980年、1984年开办了国际、国内特快专递业务,开中国大陆快递业之先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中国邮政EMS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业务量收年均增幅分别达到90%和86%,业务覆盖面扩大到国内近2000个县(市)和全球220个国家及地区。顺丰速运是一家民营区域性快递企业,于1993年3月在广东顺德成立,主要经营国际、国内快递业务及报关﹑报检等业务。在快递市场巨大潜力的驱使下,大量民营快递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05年至2008年,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7.23%。10多年里,申通快递、圆通快递、中通快递、韵达快递等民营企业纷纷成立,短短的十几年间,快递行业发展迅猛,资本进入之快、数量之巨,超出人们的想象。快递业务的迅速发展,清晰地折射出了中国经济旺盛的内需、加速转型的步伐与广阔的发展潜力。快递业看似只是物品传递,但却折射出互联网快速发展下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与要素配置形式的升级。未来,随着中国物流业短板的进一步补齐,快递业也有望成为中国经济走稳走好进程中更鲜明的标志。中国快递业的这种发展态势,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口众多、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旺盛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电子商务价格便宜、消费便利等特征。同时,它也显示了我国网购爆发式增长给快递行业带来的丰厚利润和盈利前景的美好预期。——利润!利润!还是利润!这才是我国快递业迅猛发展的奥秘所在,也是快递业招工“抢人”的本质。
公开数据显示,2007——2015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增长近70倍,网购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给快递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催生出巨大的国内快递服务需求。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我国快递业务量在2014年首度超过美国,规模持续保持全球第一。2016年我国日均包裹快递数量接近1亿件。前不久,国家邮政局发布2017年快递业务完成情况显示,2017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401亿件,是10年前的33.4倍;占据世界份额超40%,连续4年稳居世界第一;业务收入完成4950亿元,同比增长24.5%;同年,跨境寄递业务量达到8.3亿件,同比增34.5%,占全行业比重2.1%;自2017年5月以来,全国快递服务企业日均快递业务量超过1亿件,标志着我国已经常态化进入单日快递“亿件时代”。中国快递行业业务量从2008年到2016年,年均增速达到46%。2016年较2015年增长了50%;较2008年,则增长20倍。2018年上半年,全国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20亿件,同比增长27.5%。全国已运营快递末端公共平台服务站达到4.2万个、智能快件箱达到24万组,分别较去年末增长35%和16%。通过智能快件箱,现在每天处理的快件量超过1000万件。2015年,“三通一达”、百世汇通、顺丰、EMS、京东的快递员工总数超过120万人,寄送了全国80%左右的包裹。截止2016年初,全国社会化电商从业人员总数为203.3万人,其中,站点快递员、站点仓库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等一线员工163.6万人。2005年至今,全国快递业务量增长近24倍,从业人员却仅增长了13倍。
2012年全国快递服务营业网点仅有8.9万处,2014年增加到13.2万处,到2015年,快递服务营业网点已经达到18.3万处,短短三年就翻了一番。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快递发展指数,我国快递网点人口密度增加到每万人1.5个快递网点,同比增加12.8%;网点面积密度增加到每千平方公里21.6个网点,同比增加13.1%。全行业拥有国内快递专用货机71架,拥有各类汽车24.4万辆,其中快递服务汽车19万辆,快递服务企业拥有计算机41万台,手持终端76.6万台。2016年,中国网上零售总额已经占到了社会零售总额的12.6%,这一数字在2008年仅为1.3%。截至2015年7月,仅顺丰一家就拥有近34万名员工,1.6万台运输车辆,19架自有全货机及遍布海内外的12,260多个营业网点。
在快递行业,韵达与申通、圆通、中通被称为“三通一达”。从包裹量来看,2015年中通、申通、圆通、韵达、EMS和顺丰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4.3%、12.4%、14.7%、10.5%、6.2%和8.2%。2015年,快递行业包裹有73.6%来自电商(其中天猫淘宝60%,京东6.9%,其它6.7%),在营收方面,韵达在2014年和2015年营收分别为46.66亿元和50.53亿元,圆通同期营收分别为82.29亿元和120.96亿元,顺丰同期营收分别为382.5亿元和473.1亿元,申通同期营收分别为58.74亿元和77.11亿元,中通2014年营收约39亿元,2015年营收约61亿元。根据2017年初国家邮政局印发的《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将超过700亿件,年业务收入将达到8000亿元。
快递行业赚钱情况从其公开披露的资料可见一斑。在净利润方面,2014年,顺丰、圆通、申通、韵达和中通分别实现净利润10.9亿元、4.0亿元、5.2亿元、5.9亿元和4.3亿元;2015年,顺丰、圆通、申通、韵达和中通分别实现净利润16.2亿元、7.17亿元、7.67亿元、5.33亿和13.32亿元。而物流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2016年年报显示,顺丰控股实现净利41.8亿元,居于国内物流业榜首。位于第二第三的分别是建发股份和飞马国际,其中,飞马国际净利增速达到574.79%,而圆通、申通、韵达净利位列第四、五、六位,盈利均超过10亿。在净利润方面,中通突破20亿元,而其余三家均在11-14亿元之间。在净利润增幅方面,韵达增幅达到120.87%,圆通超过90%,申通增幅也有65%的高增长。
这就是:一方面是快递业规模数量以及盈利的迅猛膨胀,另一方面则是快递员们总体收入及生活福利待遇并没有相应提升,为了争抢更多市场份额和超额利润,快递业招工“抢人”就在正常不过了。
其二,快递业招工“抢人”,并不表明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已经出现根本性转变。一方面,我国的适龄劳动力人口增速从2010年开始下降,2014年劳动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快递行业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相应进入快递行业的人员数量也在呈减少趋势。另一方面,快递行业的高速增长,需要大量招聘快递员、操作工等基层从业人员。从2011年起,我国快递业务量一直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尽管在2017年快递业增速有所下滑(增速28%),但也明显高于国家6.9%的GDP增速。受快递企业增速较快的影响,我国的包裹总量日渐增多,开展收寄服务所需劳动力大幅增加,导致快递业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加,突飞猛进的包裹增长量,与劳动人口增速下降及人口老龄化的矛盾凸显,在当前我国快递企业的收派模式下,快递员供不应求,必然会成为快递网点不能回避的一个突出问题。
其实,我国有近14亿人口,几十年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态一直没有彻底改变,就业问题解决起来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艰难、都复杂、都紧迫。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应该说全国就业状况总体上看一直比较良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2016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0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1428万人,过去的5年,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主要表现为促进就业任务量巨大繁重。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总量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大、就业困难群体数量大,这“几大”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因此也就决定了我国就业问题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将长期存在。当前,不仅是劳动力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还有去产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问题相互交织;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就业矛盾,使得我国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就业形势仍然十分复杂,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态势仍将持续。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在5.1%左右。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年度数据中,2015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5%。2017年就业形势稳中有进,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四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其实,到目前为止,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城镇登记失业率近几年一直保持在4%左右,但城镇调查失业率一直在5%以上。2016年全国有流动人口超过2.45亿,农民工2.82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9亿人,在外出农民工中,进城农民工1.36亿人,在一些行业,包括快递业以及建筑、采掘、餐饮等行业的企业,农民工已经成为工人主体,但他们的就业质量差、不稳定,使我国就业问题既突出又比较复杂。
反应到快递业,其实这个行业所需劳动力规模与国家劳动力增量相比并不庞大,只不过快递业所要求的员工条件一是要年轻,二是体能要好,这种比较特殊的招聘条件,是快递业招不到、留不住员工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国职工流动率平均在10%左右,而快递业的流动率则达到30%——50%。有调研显示,快递员的平均主动离职率在30%以上,尤其是在春节前后,留住快递员、招到快递员成了快递企业一大头痛问题。据国家邮政局去年同期的调查结果显示,除顺丰、中国邮政EMS外,80%以上快递员在一个网点工作时间不会超过1年。其中,入职不到1个月的快递员离职比例更高。2017年4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联合京东、顺丰速运、苏宁物流等企业共同发起了2017年“中国电商物流与快递从业人员问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62.41%的人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28.77%的人在3-8年,8年以上的占8.82%。近90%的从业人员为男性,仅约10%为女性。青年所占比重达到80.23%,36-40岁的从业人员占13.75%,41岁以上的从业人员占6%。农村户口的从业人员占65.55%,城镇户口占34.45%。
快递业员工的流动率高,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快递公司招人难,但找人并不难,只要相应提高一点工资,改善一些快递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快递企业还是能够很快招到快递员的。快递业招不到人,其本质仍然是快递员的收入和待遇不尽如人意。
其三,快递业招工“抢人”,并不能表明快递公司会自觉自愿、真心实意地爱护员工、及时有效地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2016年,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对快递企业近万一线岗位职工生产生活与职业发展现状调研显示,快递员、一线站点的仓库操作人员、一线站点管理者三类人群,占快递行业职工总数的83.9%,他们以男性为主,占比达92.7%;以80、90后为主,占比达82.3%;以农民工为主,占比达80%;以高中及以下学历为主,占比达73.2%。“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快递员主要是外地农民工。
似乎业界已经形成了共识:全球的快递员,中国最难招。为什么?难道中国的劳动力已经短缺到了比欧洲发达国家还严重,企业居然出高薪都找不到人的地步了吗?上面的分析,已经说明了问题,答案是否定的!马云有言:“员工要辞职,理由就两个,一个是干得不爽,受委曲了。另一个就是给得钱太少了”。我国的快递员几乎不能与发达国家同行进行比较,无论是劳动时间、劳动保护,还是劳动报酬、福利待遇,都不可同日而语。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导致快递员过劳死,在快递业已经不是个案。2016年20日下午5时40分许,湖南一名39岁的快递员尹某猝死在株洲合泰大街上,临死前,他坐在地上,告诉路人,“好累。”一个正直壮年的快递员猝死街头,最后留给世人的就是“好累”。事实上,像这样猝死工作岗位的快递员,他并不是唯一。比如2014年1月19日,杭州一位年仅23岁的快递员送件时倒地身亡,疑因过度劳累猝死;2015年双十一前,武汉圆通快递员因劳累猝死单位饭堂,年仅36岁,几乎同时段山东快递员小谢也倒在了快递分拣现场,原因是连续加班,长时间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2016年1月3日南京一快递员送快件时猝死,据悉该快递员有50多岁,经常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这么多的快递员倒在快递工作岗位上“过劳死”,令人痛心和遗憾。
同样是服务业,海底捞公司为什么招工不难并能保持较低的员工流动率?中国餐饮业的员工平均流动率为28.6%,但是海底捞的职工流动率仅在10%左右,他们没有什么诀窍,就是真心实意爱护员工、真心实意不断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海底捞始终把员工当成家人对待,为了帮助员工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公司就出资建立寄宿制学校;为了解决员工就医难,公司就建立专门用于员工医疗方面的基金。这都是海底捞实实在在的关爱行动,让员工感受到了温暖。经济学家陈志武在2018年1月发表的《公司花钱让员工高兴值得吗?》一文中曾经介绍说,“两年多前,我的女儿陈晓大学毕业,很快地去了美国最大的云存储公司DropBox工作,每天工作都很高兴。她也热爱公司,因为公司一天三顿饭都免费,随你吃,而且花样丰富,一周内每顿饭不一样,有各种西餐、中餐、日餐等轮着来,晚餐还有葡萄酒、啤酒随你挑选,并且她还可以请几位朋友到公司免费吃。此外,健身房会员卡、上下班打车、手机月费等费用都由公司付,还有股票期权,工资也不低。每天上班没有“早九晚五”这回事,随你什么时候去上班,也可以不到办公室、留在家里远程工作。每年的假期不限,只要你做完本职就行。”陈志武为此感叹,“这真是其它国家的上班族做梦也想不到的福利呀!难以置信!世界上怎么还有这样办公司的?成本呢?收益呢?谁买单呢?” “当然,陈晓和她的同事们一个个都高兴,一说起自己的公司就是兴奋和自豪!”反观我们的一些企业,职工与企业离心离德,只是迫于生计的压力才不得不迁就企业诸多既不合情也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劳动工作守则。2017年8月13日,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在一次企业庆典活动上,针对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语重心长地告诫快递行业的“老板们”,企业“成功的时候不要忘了员工,要协同员工共同发展共同致富,让员工感受到安全感和存在感。”董明珠是这样劝告快递企业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2016年的11月,格力电器给全体员工每月加薪1000元,理由是要让员工与公司共享创新发展劳动成果,提升员工幸福感。2017年8月又发通知,在原有高温补贴基本上,再给全体员工一次性发放高温补贴1000元。反观一些快递企业,又有哪家能够不折不扣地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丝毫不差地贯彻落实劳保福利待遇呢?更别提让员工共享劳动发展成果了。仅就我国的快递员服务质量而言,你给他相当美国UPS公司员工百分之几的劳动报酬,却要求他们超时劳动、超量劳动,并提供与美国UPS公司快递员一样的服务质量,这可能吗?这样的道理是否同样适用于其它行业的一些企业?希望有人做些进一步的调查研究,用大数据做些证据确凿的分析。
其四,快递业招工“抢人”,本质还是快递员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福利待遇差,快递企业能够提供给快递员的收入和保障距离从业者的预期仍然比较遥远。目前人们公认我国有两个行业的工人最辛苦:快递员和环卫工。超超时劳动是农民工群体的普遍现象,快递员更甚。《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日从业时间超过8小时的农民工占64.4%,周从业时间超过44小时的农民工占78.4%。2017年“中国电商物流与快递从业人员问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62.2%的人平均每天工作时长8-10小时,24.46%的人在10-12小时,12小时以上的占13.34%。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防邮电工会主席杨军日在2018年“两会”期间表示,“2017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超过400亿件,已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从业职工近300万人。但快递业职工存在工资收入明升实降、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较差、劳动用工不规范、缺乏职业发展空间、工会组织不健全等问题。”快递员工作时间长,作息时间不稳定,工作强度高,“吃的是青春饭,干的是重体力活”,许多快递员凌晨5,6点钟就要起床,直至工作到深夜才能休息,日常工作“连轴转”是常态;在配送的过程中,免不了遇到爬楼、步行送件的情况,体力消耗巨大;他们基本上是露天作业,体力要求非一般企业可比,一辆单车或三轮车载满包裹,穿梭在大街小巷,搬货卸货,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吃饭、喝水、上厕所都是问题,经常是夏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比较艰苦,就是暴雨、大雪天,工作的脚步也一样不停歇;另外,由于用于送货的三轮车安全性能和防护性能差,常常发生交通安全等意外事故。2016年,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对快递企业近万名一线岗位职工生产生活与职业发展现状调研显示,快递员平均每日收发件在80-200件之间、重量在294kg以上、运送里程60公里以上;每天平均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披星戴月”是工作常态;一线网站点大多租赁的是一些个人或单位弃之不用的房屋,地理位置较偏、生产生活条件较差、防寒防暑条件简陋。2017年“中国电商物流与快递从业人员问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43.94%的人平均每天业务量在80票以下,33.42%的人在81-100票,100票以上的占22.64%。与过去的两年相比,49.14%的人认为工作强度提高不少,30.09%的人认为提高一些,20.76%的人认为工作强度基本持平或者下降。2017年,广州市总工会展开“新业态从业人员调查”显示,超时工作现象普遍,其中,有一成快递员(占调查总数9.77%)工作时间超过了12小时,快递员需要加班的比例高达84.47%。每天的工作时间超8小时的达到85.11%。随着快递业务量的提升,快递员派件效率也有显著增加,快递员的人均派件量从2009年的4000多件,增长到2015年的13000件以上,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在过去十年中,快递行业的发展只是一种量的变化:单纯的网点数量的增加、仓库面积的扩大、快递员人数的扩张,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因此,快递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并没有太多的减轻。
因为行业的恶性竞争,一些快递公司不计“血本”降低收派费用,也使得快递员的工资收入增长空间被挤压。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快递业务平均单价(快递业务平均单价是快递业务收入与快递业务量之比,反映单笔快递业务创造的业务收入)为28.5元/件, 2010-2017年间,全国快递平均单价由24.6元/件下降至12.34元/件,下降幅度接近50%,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快递配送成本不断提高,据圆通等快递企业公告,2013年至2015年圆通速递的配送费支出占比由26%上升至35%,同期申通从41%上升至51%。一降一升,使得快递员的工资收入增长空间被极度挤压,近几年快递员的工资增长平均不到5%。一些职工工资粗看增长了,但与增加的工作量、付出的辛劳相比则是不升反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劳动力成本上涨是一种大趋势,而且一定会持续,因为这是国家社会进步的表现,我国企业必须主动适应并积极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能够适应这个变化趋势的就能够生存,不适应这个变化趋势的,就必然被淘汰,快递行业的企业亦不能例外。
快递员的工资收入较低并且不稳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媒体经常爆料有快递员月收入过万,但仔细分析则不尽然。目前,我国快递公司对快递员大都实行计件工资,也就是说,快递员送多少件包裹拿多少钱,即便有基本工资,也少的可怜,收入主要靠送件提成。因此,“万元工资难招快递员”之说,不过是一个新闻噱头。快递员的工资构成大多都是保底工资+计件提成的形式,送件提成一般的在每件1元到1.5元左右;收件比送件提成高一些,但派件提成是快递员收入中的大头。北上广的快递员平常每天送100多件,双11期间每天能送二三百件,是平日的2——3倍。实际上,日送百件,常年加班,月入五千是常态。因此,“快递员月入过万”这样的新闻恰恰暴露出劳动力市场计件分配之下的种种潜在危机。快递公司不能持续改善快递员的工作劳动状态,不注重他们的工资待遇、权益保护,不能真正让每个“快递小哥”干活有奔头、奋斗有希望,要从根本上解决“招不到人”的难题,无异于缘木求鱼。
快递业招工“抢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我国普通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快递员的收入和待遇与其劳动付出严重不符。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本地农民工为11237万人,进城农民工13585万人,80后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49.7%;农民工月均收入3275元,比上年增加203元,增长6.6%,增速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我国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别为14%、9.8%、7.2%、6.6%,增速连续四年回落。2017年4月28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017年“中国电商物流与快递从业人员调查”结果显示,74.6%的人月平均收入在3001-5000元,14.94%的人在5001-6000元,5.5%的人在6001-8000元,月平均收入在8001元以上的占1.44%。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快递物品本身的价格从几十圆到几百、上千圆,用户对快递员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多数快递公司还有着严格的绩效考核,遇到客户投诉还要在经济上处罚快递员;如因快递员的疏忽损坏快件或遗失,快递员不仅要对用户进行高额赔偿,还会受到快递公司的处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实际的情况是,75%以上的快递员月收入低于5000元。在快递行业,出力最多的是快递员,但他们只能拿到10%的快递费,大部分快递收入进了老板的腰包。
其五,快递业招工“抢人”,说明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规则仍不完善、国家和社会对快递员劳动经济权益保护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看,快递员从事的是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的“三高”工作。我们看到,现实中,的确有一些快递员的收入高于当地平均工资,但很大一部分快递员没有“五险一金”的保障,发生意外时,往往陷入困境。截至2016年初,全国一线快递员约118.3万人。《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与雇主或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为35.1%,其中,外出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重为38.2%,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人民日报2017年2月24日刊文指出,全国100多万快递从业人员中,有90%的人没有劳动合同和“五险一金”他们常年超负荷劳动,承受了来自方方面面的身心压力。然而,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背后暴露出的问题是,快递公司不与快递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快递员没有社会保险保障,诸多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企业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快递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已经成为快递行业的普遍现象。为了招聘快递员,一些快递公司的招聘信息通常把工资标明得很高、很明确,但有关“五险一金”等快递员应享有的法定权利却常常避而不谈。上述那位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很累”的快递员,就是因为用工单位没有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导致其家人维权遇到重重困难。
每天工作8小时,这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也是我国法律的规定。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快递员都在“加班加点”,有的工作时间竟然高达16个小时,是法律规定的两倍。没有对快递员工作时间的强制性限制,快递员牺牲在工作岗位上这类悲剧今后依然会继续重演。稍作分析就可以发现,上述这些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快递员,其共同的特点是:工作强度大,短时间内超时大量派送快递,过于劳累;迫于生计,事前都有带病坚持工作的成分;快递企业对员工的相关的劳动保护缺失,尤其是超强劳动加班的劳动保护不足。此外,快递员不签劳动合同,企业可随时解除聘用,同时也免除了许多法律责任;相当多的快递员难以享受医保社保等法定待遇,更谈不上享受高温补贴、雾霾津贴和防寒户外装备。试问,用工单位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是不是我国劳动法的基本要求,为何很多快递员都没有社会保障?我们的监管部门为什么对快递行业的违法用工视而不见。
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我们期望中国的快递行业以及类似的行业、企业,能够尽快对照法律法规,对照党中央的要求,着力改进不足、弥补短板、填上欠账。同时,国家和社会相关方面亦应该承担起相应责任,尽快纠正快递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督快递企业遵纪守法,真正成为快递员等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神。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早日看到有那么一天,快递业不是招工“抢人”,而是人们争抢快递公司的投递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