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国的光辉历史上,
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先进模范人物。
劳模是从工人阶级走出的优秀代表,
他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前线,
以忘我的献身精神,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劳动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拼搏。
他们是推进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先进文化发展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时代领跑者。
全国总工会一直致力于劳模的培养与发展, 有一件事全总坚持了25年——劳模本科班。
劳模本科班的由来
1992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按照党中央从优秀工人中选拔干部、培养跨世纪后备人才的要求,在中组部、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原中国工运学院)创办了劳模本科班。面向全国招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及省部级劳模以和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地市级劳模学员。现已培养了近600名劳模本科生。
劳模班采取脱产和函授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学习期限4至5年。前两年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脱产学习,后面以在岗学习为主。成绩合格可获得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历,通过成人学位英语考试并符合相关条件可授予学士学位。
劳模本科班自开办以来,中组部、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有关部委对劳模学历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先后就劳模免试入学、毕业实习、干部身份确认、毕业后工作安排等问题专门发文或批复意见,为培养劳模学员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全国总工会每年下拨劳模专项经费,为学员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切实的经济保障。
劳模本科班教学安排
劳模本科班的课程设置包括通用素质能力、专业素质能力和专业技能三个部分,使学员在掌握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之上,对工会与工会工作,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企业管理与相关法律等方面有所专长,成为能够服务各级工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相关岗位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结合课堂教学需要,学校经常组织劳模学员到实践基地、厂矿企业、基层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学习,并通过组织参加劳模讲堂、党的知识竞赛、大国工匠与国家创新发展论坛、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拓展了劳模学员的视野,提高了劳模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如何成为劳模班的学生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由所在省级工会推荐可免试入学。
省部级劳模以及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地市级劳模,由所在省级工会推荐并参加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自主招生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入学资格。
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及入学体检费全免,中华全国总工会还给予每人每月一定数额的助学金,进行各类奖学金评定,并提供劳模应急补助。
听听学员怎么说
“之前演讲不会用电脑,只能靠嘴说,以后就能图文并茂了。”39岁的全国劳模王海军是一名农民工,也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交集团第四汽车分公司的公交司机。双手从熟悉的方向盘移动到鼠标键盘,之前没怎么接触过电脑的他还略显生硬,不过他说,“愿意花时间学习这些新鲜玩意儿,很实用。”
31岁的梁艳花是甘肃省劳模,在甘肃省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做绞车司机的她也是一名农民工。“之前觉得劳动法和工会法离自己很远,搞不懂什么是单位福利,现在都清楚了。”梁艳花说,以后回到单位也要做好相关的普及工作。
“单位每月给我发基本工资,解决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45岁的福建省农民工劳模黄景图,是福建省漳州招商局码头有限公司的职工,负责港口设备的维修保养。记者了解到,劳模班学员的所在单位都对劳模上大学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包括发放基本工资和交纳社会保险。
这些劳模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进一步坚定了信念、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本领、拓宽了视野,逐渐成长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模。毕业以后,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继续奋力拼搏,取得新业绩、做出新贡献。其中,不少学员成为行业楷模、大国工匠;一些学员走上了领导岗位,为推动地方和企业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11月25日,纪念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举办劳模本科教育25周年暨“弘扬劳模精神 厚植工匠文化”研讨会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隆重举行。全总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张茂华出席活动并讲话。有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地方工会、工会干校的专家、学者,学校教师代表、劳模本科班往届毕业生代表和在校劳模本科班学员代表也参加了此次盛典。
张茂华代表全总党组、书记处讲话,对学校举办劳模本科教育25年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劳模本科教育已经成为工匠精神宣传品牌。他要求,学校劳模本科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劳模教育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相结合,坚持不断深化劳模的理论研究工作,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要求,进一步发展建设劳模本科教育事业。
祝劳模本科班25周岁生日快乐!!!
转载自全国总工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