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张薇)25年前,全国总工会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当时为中国工运学院)创办劳模本科班,近600名劳模本科生从这里走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奋力拼搏,不少学员成为行业楷模、大国工匠。11月25日,纪念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举办劳模本科教育25周年暨“弘扬劳模精神 厚植工匠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不少劳模校友重返母校,与众多嘉宾一道,共议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张茂华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举办劳模本科教育25年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劳模本科教育已经成为工匠精神宣传品牌,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劳模教育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相结合,坚持不断深化劳模的理论研究工作,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要求,进一步发展建设劳模本科教育事业。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屈增国表示,25年的劳模本科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离不开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倾心投入以及劳模本科班学员的自身努力。他表示,学校党委将以此次25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办好劳模本科教育,通过加大投入力度,为劳模班学员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完善培养机制,为劳模学员职业发展拓宽渠道;坚持立德树人,将劳模精神融入学校育人全过程。
劳模本科班教师代表吴亚平教授作发言。以吴老师为代表的教师们,多年来辛勤耕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劳模学员,他们带着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继续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
山西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中国能建山西电力设计院职工、全国劳动模范贾向东,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中国兵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全国劳动模范郑贵有,分别作为劳模本科班往届毕业生代表和劳模本科班在校生代表发言。他们表示,非常珍惜和怀念在校期间的学习机会,未来将会一如既往地发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将所学知识服务企业、回报社会。
1994级劳模班学员赵保龙、2013级劳模班学员焦建华也分别作发言,他们回顾了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时光,表示今后将继续努力,把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到工作岗位,做出更大贡献。
在随后举行的研讨会上,全总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劳模管理处处长陈伶浪等嘉宾,分别围绕如何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了主题报告。
该校劳模本科班校友会同时在活动上揭牌,将更广泛地团结校友、服务校友,促进学校更好地开展劳模教育。全总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高校、地方工会、工会干校的专家、学者等参加了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