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首页 > 学院新闻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培训中心举办2018年度工会干部培训业务研讨会

    8月2日下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培训中心举办了2018年度工会干部培训业务研讨会,学校副校长吴万雄、清华大学沈原教授以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闻效仪教授、杨思斌教授、祝映兰副教授、王侃博士、窦学伟博士及培训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研讨会。会议由培训中心主任纪元主持。
吴万雄副校长在研讨会上发表讲话,对培训中心在工会干部培训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充分肯定。他说,自去年11月以来,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工会干部培训方面的职能,在探索工会干部培训模式、完善培训内容、建设师资队伍、保障培训质量和效果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增强了工会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办班规模、品牌建设、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不但始终坚持根据工会需求来设置课程和配备师资的订制化模式,而且建立了一个校内校外专家教授结合的师资团队,这更加坚定了培训中心做好此项工作的信心,希望各位教师继续支持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共同努力把工会干部培训办得更好。
纪元主任介绍了培训中心自去年11月以来工会干部培训的基本情况。他说,从去年11月至今年7月底,培训中心共举办了27期培训班,培训人数约2200人。办班主体包括省级工会、地市级工会、区县工会和企业工会。始终坚持订制化模式,根据送培单位和培训学员的实际情况与需求来设计课程和配备师资,从而保证培训的品质。在专题设计上,主要开展了十九大精神与工会改革、工会业务与能力素质提升、工会财务与经审等专题。从目前的反馈结果看,培训单位与学员对培训全方位业务的非常满意率达90%以上,满意率达95%以上。尽管如此,目前培训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在突破培训中心发展的瓶颈上,面临着十分困难的局面,纪元主任希望各位教师多多出谋划策,帮助培训中心把培训工作再提升一个层次。
闻效仪教授说,培训中心的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注重工会干部价值观的培养,这是工会干部培训中最重要的内容。没有深厚的劳工情怀,没有维护职工权益与服务职工群体的基本价值观,工会的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做好;二是工会干部培训有流动性比较高的特点,应注意课程设置与师资团队授课方面可能出现的惰性,培训中心要有新机制、新老师、新内容、新观点;三是应培养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孵化课程,孵化师资;四是在培训会务方面,要注重会务服务的专业化、职业化,注重服务细节,从而稳步提升服务品质。
沈原教授指出,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工会干部培训,更好地将知识和研究成果较为直接地应用于实践,培训中心应紧紧把握工会改革的紧迫性的特点,设计出有特色的培训课程:一是增强案例教学,扩大案例教学课程的比例,增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理论知识向行为能力的转化,提高学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要紧紧围绕工会工作的转型来设计课程;三是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培训中心的社会影响力;四是在师资建设方面,要注重培养年轻教师,为培训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杨思斌教授说,工会干部培训的市场潜力巨大。他结合前段时间自己的授课情况,认为培训必须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注重案例教学。要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培训中心在价值观与专业内容上的引领作用。
祝映兰副教授结合自己的授课情况,认为培训要注重品牌建设。在专题培训班的课程设置上,应进一步精细化,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性。在授课之前,教师应对学员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增强授课内容的针对性,进一步提升培训的效果。
王侃博士指出,培训课程要尽量减少理论方面的内容,增加实践和案例方面的内容,引导工会干部在培训中掌握新知识,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培训主题上,应围绕工会改革、企业改革等目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最紧迫的方面,提供一些工会工作的新思路。
窦学伟博士说,培训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以提升专业素养、强化工作方法为着力点,注重培训课程的实效性,始终围绕工会工作和工会干部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增强工会干部的改革创新意识和工作能力。他建议,应考虑设置工会工作方法论方面的专题课程。
本次培训业务研讨会,总结了培训中心开展工会干部培训工作以来的业务开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难点。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结合具体情况,为培训业务的继续发展理清了思路,对如何做大做强工会干部培训业务,打造工会干部培训品牌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培训中心将进一步整合相关资源,集各方智慧,不断开拓创新,力争使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