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更新时间:2021-11-14
【师语携行】它终究是颗毒苹果
以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人们愿意等待,拉长了情愫积累,酝酿最深沉的情感;以前物质匮乏,风景如画,人们乐于欣赏,加深了心灵沉淀,处处都充满着惊喜。而现在,我们越来越发现,静下心来读书似乎成了一项稀缺技能。每到闲暇时间,打开短视频软件,几个小时过去,除了每15秒的快感,其他所谓的知识、触动与深度所剩无几。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自控力可能早已被它强大的算法碾得粉碎。面对信息危机我们该怎么做?听听宋萱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无法自拔,怎么回事?
一、【正反馈机制与大脑奖励回路】
每当我们刷到感兴趣的视频,大脑就会诱导纹状体释放多巴胺,于是乎我们获得了快感。大脑记住了这种快乐的感觉后,会企图再次获得同样的感觉,如此以来便形成了一个奖励回路。下次我们的大脑就会自然地依靠这个路径进行奖赏,再次获得快感,进一步加强,难以戒除。
二、【大数据算法精准推送】
短视频软件在对几乎每一个视频标签化之后,对我们的点赞、收藏、转发等系列操作进行分析,尽力地讨好我们,只向我们推送感兴趣的视频。
三、【间歇性变量奖励】
通俗来说,在相关软件首页的推荐页面,我们每次手指下滑,都是一次未知的探索,每看完一个视频都会感到意犹未尽,怀着“下一个也许会更好的心态”继续探索下去,无休无止。
背后危害真不少
一、急功近利,专注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因为急于求成,时不时的走神或早已成了常态。(屏幕前的你就有可能看不完这篇推文)
二、形成【信息茧房】,思维偏狭。【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的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茧房”之中的现象。长期躺在信息茧房里,不愿意走出舒适圈,我们的思维可能会被禁锢,变得偏激。
三、【阈值】提高,对快乐的感知力下降。【阈值】又叫临界值,是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高(低)值。又可以理解为抵抗力。不断接受快感的冲击,我们大脑的兴奋阈值就会提高,对原本能让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变得麻木,会错过很多小快乐与小幸福。
四、认知能力下降,丧失主动思考与探索的热情。当我们大量接受严重碎片化的信息时,对任何一件事的看法,我们可能会很自然地调用碎片信息来做判断,没有一套完整的逻辑体系,很难再接受系统化学习。其次,短视频还会强化我们的思维惰性,丧失主动思考的热情。
老师有妙招:
一:【利用外部环境抵御】
我们不是圣雄甘地,只能效仿奥德修斯,用蜡把耳朵堵住。在自控力还没有那么强大的时候,只能借助外部条件限制,避免接受杂乱信息。推荐下载一个APP【番茄TODO】,把相关软件写入黑名单,直接限制浏览时长。
二:【做好信息源管理】
控制经过数据筛选过的信息摄入量,多关注带有普遍性质的公共平台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等。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乐于开拓自己的认知边界,要对自身局限性有清醒的认知与谦卑的态度,敢于质疑,敢于知道。想到汪曾棋老先生的一句话:“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三、【拥有远大抱负,脚踏实地】
我们当然可以爱自己,但并不是放纵,也可以做一条最咸的咸鱼,也不会有太多为之烦恼的理想。但若因为困难就放弃与逃避,因为辛苦就放弃梦想,我们当然不能苟且,而应在一遍遍的跌倒与追求中,重新寻回对短视频说“不”的勇气,永不妥协。
写在最后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每一天有多少时间是葬送在无聊、无趣且无意义的信息上,我们手指的每一次滑动滑走的不仅仅只是时间,还有那最初的梦想,抱负与勇气。告别信息茧房,搭建起联通这个世界的桥梁;离开异化信息的控制,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迈进。只要脚步不被约束,道路就会无限延伸,跳出这个诱人的花花世界,你的未来还很丰富圆满。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2021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