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更新时间:2024-10-16
超限效应Overrun effects
一、一则小故事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故事
一天,马克·吐温在教堂里面听牧师演讲,起初,他觉得牧师说的特别棒,感动的他掏出钱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说完,马克·吐温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点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说,马克·吐温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
等牧师演讲结束,要求大家募捐时,生气的马克·吐温不仅没有捐钱,还偷偷从盘子里拿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加强和作用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二、效应特点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1、刺激过多:超限效应发生时,刺激的数量超过了人们所能承受的范围。这些刺激可以是言语、信息、声音或其他感官刺激。
2、刺激过强:超限效应中的刺激强度超过了人们的接受水平。这种强烈的刺激可能会引发情绪激动、紧张或逆反的反应。
3、作用时间过久:超限效应的刺激作用时间长,持续时间超过了人们的耐受能力。长时间的刺激会导致人们的心理疲劳和不耐烦情绪的产生。
4、引发心理不耐烦或逆反:超限效应导致人们产生心理不耐烦或逆反的情绪。人们可能会对过多或过强的刺激产生抵触感,进而表现出反抗、逃避或不配合的行为。
三、超限效应在现实生活交流中反映的问题?
1、发言者对接收者内心活动的漠视:发言者太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忽略了接收者的心理感受。言语沟通是多人活动,每个人的专注时长是有限的,发言者要观察接收者的状态,顾全大局,实现有效沟通。
2、沟通交流的方式枯燥单一:没有注重方式和方法,造成沟通效率缺失。在进行沟通交流时,要注意节奏,讲话逻辑清晰,层层推进,注意语调的变化,吸引住倾听者的兴趣。
3、不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没能注意把握“度”,误以为量化能产生期待的效果。沟通时这种做法大概率会造成意料之外的结果。掌握分寸,才能避免“物极必反”的超限效应。
四、如何避免
1、倾听和尊重:沟通中,倾听是关键!真正倾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关注。这样,他们会感到被重视,愿意与你建立更深层次的沟通。
2、学会换位思考:眼光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不同;境界不同,对待事物的理解不同;立场不同,面对问题的思考不同。交流沟通不可只以自己为中心,要学会观察对方的反应,关心对方的情绪。
3、把握适度原则: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物极必反。适度原则适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控制事情发展的“火候”,避免剑走偏锋,掌握过程的方寸,以目的实现为目标。行为有度,慎始敬终,方可行稳致远。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2024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