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聆听】讨好型人格

作者:   更新时间:2024-11-07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在心理学术语上又被称为"迎合型人格",就是我们常说的好好先生(小姐)。讨好型人格是指一昧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Sherry Pagoto 博士(Psychology Today 许可心理学家)指出,讨好型人格是潜在的不健康的行为模式,而不是人格障碍



聆听心声


同学A

我对别人的感受特别敏感。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做了什么别人会不喜欢,越重视对方,越会担心,导致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一个小错误也会懊恼很久。


同学B

我不敢发出请求,很难拒绝别人。害怕说不,不懂拒绝,别人占了便宜也会选择默不作声,担心一旦拒绝,与别人的关系就会破裂,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很怕给别人添麻烦,担心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



如何走出“讨好型人格”


1.学会拒绝

从不要立刻答应开始。

作为初入校园的大学生,你是不是也经常会这样:习惯性答应他人的要求,经常为此牺牲自己的需没有时间和精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面对他人的请求,如果直接拒绝对你来说真的很难,那就尝试不要立刻做出答复。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CUMC)的研究人员发现:只需要推迟50-100毫秒的时间作出决策,大脑就会屏蔽干扰,提高决策准确性。当室友或知己向你提出要求时,不需要马上拒绝,只需要告诉他们,你需要一些时间考虑,譬如:我现在有些忙,可以晚点回复你吗?我需要看下这周的安排,稍后告诉你等等。


在做出决策之前,问问自己:这是我真的想做的事情吗?我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吗?如果我答应了,会给我带来很大压力吗?慢慢就会走出习惯性答应别人的惯性,做出符合自己心意的决定,从而活出真正的自我。


2.设立原则

给自己设定一个原则和边界。

因为很多时候是别人在不断地去试探和侵犯我们的底线,导致我们会做出一些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或者说使得我们的原则根本就不存在了,所以如果超过了我们自己设定的这个边界,就需要立刻叫停、拒绝。


除此之外,讨好型人格的人其实是没有办法拒绝别人的,因为拒绝别人会让他们感到内疚。所以就要克服这种内疚感,可以从很小的事情做起,比如说拒绝别人让你帮他拿外卖(如果此时你并不顺路的话),锻炼自己拒绝一些非必要实现的要求的能力,一步步合理摆脱内疚



结语


有时一味的讨好并不能让我们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反而会委屈了自己,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人际交往并非是一味地讨好,而是两颗真诚之心的碰撞,当你以真诚待人的时候往往也会被真诚相待。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2023年04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