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更新时间:2020-12-19
【心编丛荐】“池塘之底”的自我救赎
《放牛班的春天》剧情简介
1949年,在一个的法国乡村,音乐家克莱门特来到一所男子寄宿学校当助理教师。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学校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不仁。性格沉稳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开始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然而,事情进行得并不顺利。同时克莱门特发现学生皮埃尔•莫安琦拥有非同一般的音乐天赋,但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性格敏感孤僻,不善言辞。最终,克莱门特用自己的责任感与爱心感化了孩子们并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心理学分析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智力测验中发现,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心理上会产生影响,从而使学生符合教育工作者的期待。
如果老师认定自己的学生无药可救,那么自然学生的一切行为都是不良行为,哪怕他什么都没做,可一旦发生不好的事儿,他也会第一时间被当成怀疑对象。这种防患于未然的心态一旦过了头,势必就要演变成罗森塔尔效应。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孩子一直被偏见或被歧视,即使天性纯良的孩子,也极有可能成长为心理扭曲的人,因此教育工作者当引以为戒。
影片评价
《放牛班的春天》这样的剧情堪称法国版的“麻辣教师”;主题结构并不算新鲜,却把轻松逗趣、温馨可爱推到极致,并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以及对问题学生的关怀,唤起了人们心灵的共鸣;该片没有美女、没有暴力、没有动作、没有太多商业元素,却如一股清流,用最古典的技法说出了一则最纯真的故事,将长期被“电影机器”围攻的观众心灵彻底洗涤了一番。
这是一部轻松愉悦,并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艺术享受的电影。它一点也不压抑沉闷,而是活泼轻快的,还略带那么一点诙谐幽默,但它也不会像通常的法国喜剧片如《郁金香芳芳》那样的聒噪吵闹。它是温暖甜美的记忆,是轻轻飞扬的柔风,观众们就那样直白地面对它,不会喜悦,也不会悲伤,只会感动,而且是回味无穷的唏嘘感动。(南方网评)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2020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