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中文名称:公共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economics
课程类别:公共管理核心课程
授课对象: MPA硕士研究生
学分学时:3学分,48学时
预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课程简介:公共经济学主要运用经济学的假设、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与分析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所从事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及其与社会目标的关系。公共经济学是行政管理专业和公共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内容有:市场与政府、外部效应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支出理论、公共预算理论、公共收入理论、公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政策。
通过对公共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公共经济主体、公共产品、公共选择、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分配、公共经济政策、公债、公共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具备从事公共管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公共经济学是MPA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学习本门课程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一些最为先进的经济学原理、理论范畴。使学生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思辨能力,从而为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研究经济问题和执行经济政策奠定坚实的基础。认识和掌握市经济条件下政府各种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与边界。既懂得如何做好政府经济工作,又能监督政府的职能,为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做出贡献。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专题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课程要求及考核方式:要求同学保持良好的出勤,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采取闭卷考试,百分制,60分为通过。课程总成绩(满分100分)由试卷卷面考试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与成绩三部分组成。
课程成绩构成:其中试卷卷面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与成绩分别占该课总成绩的60%、10%、30%。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高培勇、崔军,《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3版,2011
2.斯蒂格里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赵建国、吕丹,《公共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樊勇明,《公共经济学导引与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5.【美】林德尔·G·霍尔库姆,《公共经济学:政府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6.约翰·亚当斯等,《公共经济学-理论、论据和案例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
7.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朱柏明,《公共经济学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9.王宏新等,《 公共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10.王宏新,《公共经济学案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课程框架:
第一讲 市场与政府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重点: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
教学难点:什么是效率,效率的衡量标准
理论讲授内容: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效率实现的条件;市场失灵的具体原因;政府活动边界,政府部门的经济职能。
实践环节:在上课教室讨论政府职能的发挥问题
案例讨论: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论政府的经济稳定职能
思考题:公共部门应该担负哪些职能?
第二讲 外部效应理论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重点: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政府矫正外部效应
教学难点:正负外部效应的资源配置效率
理论讲授内容:外部效应的含义与分类;正负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对正负外部效应的矫正。
实践环节:在上课教室做专题讲座(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进展)
思考题:政府用于矫正外部效应的措施大体可以分为几类?它们的适用范围各有哪些?
第三讲 公共物品理论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重点:公共物品的特性及其判定;混合物品的概念及其供给。
教学难点:林达尔均衡与免费搭车者问题的解决
理论讲授内容:公共物品的概念及特性;纯粹公共物品与纯粹私人物品的区别;林达尔均衡与免费搭车者问题的解决;混合物品的概念及其供给。
实践环节:在上课教室讨论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问题
案例讨论:中国景区门票跨入“百元时代”。
思考题:什么是拥挤性公共物品,应通过什么途径、怎样供给?
第四讲 公共选择理论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重点:政治均衡的概念与投票决策中的政治均衡;投票交易及其对资源配
置效率的影响。
教学难点:公共选择过程中的政治行为
理论讲授内容:政治均衡的概念;投票与决策,简单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单峰偏好和多峰偏好的含义及其与政治均衡之间的关系;投票交易及其对资源
配置效率的影响;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的投票者、政治家、官僚以及特殊利益群
体的政治行为分析。
实践环节: 在课堂讨论官僚的政治行为分析
案例讨论: 一个副省长的政绩
思考题: 何谓投票交易,投票交易对资源配置效率有什么影响?
第五讲 公共支出的分类及其经济影响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重点:公共支出的分类;消耗性支出的经济影响;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
教学难点: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
理论讲授内容:公共支出的理论分类;消耗性支出对生产、流通、分配领域的
影响;转移性支出对生产、流通、分配领域的影响。
实践环节:在课堂讨论行政管理支出的影响
案例讨论:“三公”经费公开之路
思考题: 按支出性质可以将公共支出分为哪几类?这样划分有什么经济分析意义。
第六讲 公共支出增长及其经济分析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重点:公共支出增长趋势;中国及经合组织国家公共支出的规模和结构
教学难点:公共支出增长模型;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理论讲授内容:公共支出增长及其衡量指标;公共支出增长模型;公共支出增
长原因的综合分析;中国及经合组织国家公共支出的规模和结构
实践环节:在课堂讨论公共支出理论及实践
案例讨论:西方主要国家公共支出结构变化
思考题: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模型有哪些,各自包含的内容是什么?
第七讲 公共部门预算决策效益分析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重点:预算的原则及决策程序;预算决策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预算决策机会成本分析的含义及应用
理论讲授内容:预算的概念和特征;预算的决策程序;预算决策的机会成本分
析;预算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的含义、具体步骤、作用和局限性;预算决
策效益的其他分析方法。
实践环节:在课堂讨论中国的预算改革问题
案例讨论:北京市预算改革整体突破
思考题: 预算决策机会成本分析的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
第八讲 公共收入概论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重点:公共收入的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税收的功能;公债的概念、
特点及功能。
教学难点: 公共收入的原则
理论讲授内容:公共收入的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税收的概念、特点及功
能;税收的基本要素;公债的概念、特点及功能;公共收入的基他形式。
实践环节:在课堂讨论税收的影响问题
案例讨论: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税
思考题:公共收入的原则包括哪些,各自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优缺点。
第九讲 税收原则理论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重点: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
教学难点:税收效率原则的含义
理论讲授内容:税收原则理论的演变;税收公平原则的含义及衡量税收公平的
标准;税收效率原则的含义及其包括的内容;税收原则的理论归纳。
实践环节:在课堂讨论税收公平性原则的实践应用
案例讨论:已婚家庭与儿童多的家庭负担重,按税收公平原则来说是否应该少纳税?
思考题:税收效率原则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第十讲 税种分类与税制结构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重点:税收分类理论与税种的分类;税制结构的设计。
教学难点:税制结构的设计
理论讲授内容:税收分类的理论沿革;税种分类;税种的配置;税源的选择与
税率制度安排。
实践环节:在课堂讨论个人所得税的税制问题
案例讨论:个税起征点该不该调至1万元?
思考题:税制结构设计包含哪些内容?具体应该怎样安排?
第十一讲 税收制度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重点: 所得税包括的具体税种及其征收制度;财产税包括的具体税种及其
征收制度;商品税及其征收制度。
教学难点:财产税的税制设计
理论讲授内容:所得税的概念及其所包括的具体税种;各类所得税的课征范
围、课税对象、课征方法;各类财产税包括的具体税种及其征收制度;各类商
品税及其征收制度。
实践环节:在课堂讨论财产税的有关税制问题
案例讨论:中国当前开征财产税的利弊。
思考题:所得税包括哪些税种?各自的征收制度如何?
第十二章 税收效应分析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重点: 税收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税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教学难点:税收对私人储蓄与私人投资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理论讲授内容:税收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税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税收对
劳动投入的影响;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
实践环节:在课堂讨论税收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思考题: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具体各有什么影响?
第十三讲 税收的转稼与归宿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重点: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概念和形式;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
析。
教学难点:税收转嫁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税收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理论讲授内容:税收转嫁与归宿的概念和形式;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
析;供求弹性和税收转嫁与归宿;税收转嫁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税收转嫁
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实践环节:在课堂讨论实践中税收负担的转嫁
案例讨论:该不该重奖纳税大户?——论税收负担的转嫁
思考题:何谓税收转嫁?何为税收归宿?税收转嫁有哪些形式?
第十四讲 公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重点:公债理论;公债的种类、发行及还本付息。
教学难点:公债管理的经济效应
理论讲授内容:负债有害论、公债新哲学论、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引申发展的
理论观点;公债的种类、发行及还本付息;公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和利息率效
应;公债管理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合。
实践环节:在课堂讨论公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
案例讨论:国债资金被套取说明什么?——论国债资金的转贷政策
思考题:公债管理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大政策应如何协调配合?
第十五讲 财政乘数与经济均衡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重点:有政府预算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水平的决定;财政乘数的概念、构
成及其对国民收入均衡水平的影响。
教学难点:政府支出乘数;政府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理论讲授内容:政府预算行为准则理论的演变;二元经济下国民收入均衡水平
的决定;三元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水平的决定;财政乘数的概念、构成及
其对国民收入均衡水平的影响。
思考题:何谓财政乘数,财政乘数包括哪些乘数,它们对国民收入均衡水平有什么影响?
第十六讲 财政政策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重点:财政政策的目标;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概念、包括的内容及其作
用机制。
教学难点: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理论讲授内容:财政政策的目标;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概念、包括的内容及
其作用机制;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的概念、包括的内容及其作用机制;供给学
派的财政政策主张。
案例讨论: 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
思考题:财政政策有哪三个目标?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三者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第十七讲 财政分权管理体制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重点: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职能划分;中央与方政府间的事权、财权
划分;
教学难点:政府间事权划分原则
理论讲授内容:公共物品理论;财政集权、分权理论;俱乐部理论;中央与地
方政府间的财政职能划分;中央与方政府间的事权、财权划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案例讨论:某市为何截留省级预算收入——论地方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思考题:财政分权理论包括哪些?它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十八讲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重点: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和特点;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种类。
教学难点:地方性公共物品的外溢性与政府间转移支付
理论讲授内容: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和特点;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理论依据;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种类。
案例讨论:退耕还林地区为何得补助——析论转移支付的外部性矫正功能
思考题:政府间转移支付包括哪些种类?每种形式具有什么样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