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中文名称:城市安全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 City safety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领域选修课
理论课程
授课对象:MPA硕士研究生
学分学时:1学分,16学时
预修课程:《公共安全管理学》、《社会研究方法》
课程简介:《城市安全管理》(City safety management)是公共管理硕士专业重要的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本课宗旨在于通过系统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把握城市安全管理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城市安全体系,第三章为城市安全规划,第四章为城市应急管理,第五章为风险评估技术理论,第六章为城市安全科技支撑技术体系。
教学目标: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主要培养学生在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中需掌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要求学生:
(1)掌握城市安全科学的基本体系;
(2)掌握城市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掌握城市安全规划的产生与发展,及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内容和流程;
(4)掌握城市突发事件的典型类型及监测技术;
(5)掌握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的灾前检测与灾后损伤评估;
(6)掌握城市应急管理平台的构成,了解其研究和发展现状。
(7)能进行典型城市安全突发事件的案例分析。
教学方式:
以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为主,辅以实践参观、现场考察或视频演示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上,采用理论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多媒体、板书等多种教学手段。
课程要求及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考试考核。
课程成绩构成:
序号 |
考核项目 |
成绩比例(%) |
|
1 |
平时考核 |
课堂考核 |
10 |
作业考核 |
20 |
||
2 |
期末考试 |
考试 |
70 |
1、平时考核(30%)
(1)课堂考核(15%)。包括课堂小测验、课堂提问等。
(2)作业考核(15%)。采用实分制,记录每次作业分数。
(3)课堂考勤。记录学生事假、迟到、早退(1分/次)、旷课(2分/次)等课堂出勤情况。采用实分制,每次扣除一定的分数;对于累计1/3旷课者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
2、期末考核(70%)
期末考试(70%)。期末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问题分析为主,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应用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题目类型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综合分析题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
本课程的主教材:《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 刘奕, 翁文国, 范维澄,中国城市出版社。
辅助教材:《城市灾害学原理》,金磊,气象出版社。
第一讲 绪论
学时分配:1学时
教学重点:
介绍数据统公共安全的基本概念,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城市安全问题从传统领域向非传统领域的扩展。
教学难点:
城市安全问题从传统领域向非传统领域的扩展的原因。
理论讲授内容:
掌握公共安全的基本概念,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城市安全问题从传统领域向非传统领域的扩展,我国城市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熟悉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及现存问题。
实践环节:
无
案例讨论:
无
思考题:
阅读下列文章并思考:
崔令之,黄悦欣. 期韧性城市视角的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系统——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 《时代法学》,2018,2
伍雯璨,李榜晏,马越.沣西新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浅析. 华中建筑,2018,3
第二讲 城市安全体系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重点:
作为城市灾害主要承灾载体之一,人在突发事件时认知偏差的类型和成因;建筑物受震、洪灾、火灾时的破坏类型及影响灾情的因素;桥梁受风灾及震灾时的破坏类型及灾情影响因素;生命线系统受灾破坏的类型及灾情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对于三角形模型在整个城市安全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的认识;脉动风对桥梁的破坏基于性能的防火设计的原理。
理论讲授内容:
掌握三角形模型的提出、发展与内涵;掌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城市安全四个方面的突发事件的典型类型及特点;掌握城市典型承灾载体的受灾破坏特点。了解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的时间序列环节分析。
实践环节:
无
案例讨论:
引导案例[1]:某市政府的常规决策
引导案例[2]:厦门PX项目事件始末
教学案例[3]:2003年“非典”疫情
教学案例[4]: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
思考题:
阅读下列参考文献:
李瑶,胡潭高,潘骁骏.城市内涝灾害模拟与灾情风险评估研究进展.地理信息世界
廖启鹏,许红梅,程璜鑫.山地城市边缘区滑坡灾害遗址景观化再生研究.安全与环境工程,2018年1期
第三讲 城市安全规划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重点:
掌握城市安全规划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对城市安全规划在解决城市安全问题中所处的统领地位的认识。
理论讲授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城市安全规划的提出背景及其发展现状;了解城市安全规划与城市防灾规划的不同之处;掌握城市安全规划的基本原则;掌握城市安全规划的主要内容。
实践环节:
无
案例讨论:
教学案例[5]:城市应急管理十大问题的预测
教学案例[6]:泥石流风险下的某旅游区开放与关闭之争
思考题:
阅读下列参考文献:
侯庆贺,薛璐雅,谢祥财.城市蓄洪公园蓄洪安全分析与适应性景观规划策略.生态经济,2017年12期
洪南福,陈连进.综合防救灾理念下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安全与环境工程,2016年1期
第四讲 城市应急管理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重点:
城市应急预案的类型和主要内容;应急管理机制的内容;应急管理法制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作用。
教学难点:
对突发事件应对法贯穿了在有效应对危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权益的基本理念的体现的认识。
理论讲授内容:
掌握城市应急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城市应急管理的基本流程;了解应急预案的提出、发展及现状;掌握城市应急预案的类型和主要内容;掌握城市应急预案的编制与管理;掌握应急管理的体制特点;掌握应急管理机制的内容;掌握应急管理法制的发展过程及其体系所涵盖的主要内容。
案例讨论:
无
思考题:
阅读下列参考文献:
周芳检,何振.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1期
李心雨,蒋祖华.面向城市应急事件管理的监控视频智能解析.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7年24期
第五讲 风险评估技术理论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重点:
基于指标评估体系的综合风险评估法。
教学难点:
对承灾载体的脆弱性的全面认识。
理论讲授内容:
掌握风险评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载体的脆弱性,综合风险评估等;掌握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掌握基于指标评估体系的综合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
案例讨论:
无
思考题:
刘晓东,冯建伟.城市地铁交通雷击风险评估与模拟仿真.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年9期
张茂省,王尧.基于风险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地质通报,2018年2期
第六讲 城市安全科技支撑体系
学时分配:1学时
教学重点:
城市典型突发事件的监测技术;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的灾前监测技术和灾后损伤评估技术;应急平台体系的构成。
教学难点:
典型突发事件的监测技术;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的灾前监测技术和灾后损伤评估技术。
理论讲授内容:
了解城市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在城市安全体系中的重要性;了解城市安全体系的出现、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途径;掌握城市典型突发事件的监测技术;掌握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的灾前监测技术和灾后损伤评估技术;掌握应急平台体系的构成。
案例讨论:
无
思考题: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