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培养» 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

《工会法专题》教学大纲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日期:2018-11-12浏览:52468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MPA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工会法专题 

课程英文名称:Trade Union Law

课程类别:专业领域必修课 理论课程)

授课对象:公共管理硕士(工会工作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分学时:1学分,16学时

预修课程:

与相关课程的先修课:劳动关系学、工会基础理论、劳动法等是学习工会法专题课程的基础课程;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全球化与工会前沿问题系列讲座、工会经费与财务管理、工会经济技术工作、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社会保障与工会帮扶工作、中外工人运动史、工会组织建设实务、集体协商谈判实务、职工民主管理与社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实务、女职工权益维护等。

课程简介:

工会法专题课程是我院公共管理硕士(工会工作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领域的一门必修课。工会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工会法基础理论以及有关工会的权利和义务、工会组织的建立和体系、工会经费和财产、违反工会法的法律责任等制度等。本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与工会法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对学生认识工会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工会法与其他相关法律学科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工会立法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国外工会法律制度,具备必要的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会法学知识结构,熟悉有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备能够有创造性地提出新观点、理论、方法或创造性地利用最新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继续学习、创新提高的基础和能力,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工会工作、劳动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职业安全卫生等领域的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会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相关的法律实践方面的知识,如:工会法的基本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工会的法律性质、地位和职能,工会组织体系,工会的权利和义务,工会的财产和经费,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法律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工会法律意识,加深对我国工会组织、相关法律制度以及法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和掌握工会法律制度的一些具体操作程序,并能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具体分析和处理实践中的问题和纠纷,提高运用工会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以及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专业基础。

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辅之于课堂教学实践模拟环节、讨论、学生作业、课外的实践教学活动等教学形式。

教学环节:课堂讲授、讨论、实践活动、作业、考核等。

讨论式教学:即对有关的法律案例、法律事件或课程的某一内容、观点在课堂上组织同学进行讨论,使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本课程中的作业是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作业包括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论述题、案例分析、小论文等)不少于二次。

其他教学手段,采取组织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工会或社会上的相关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增加接触和了解实践的机会,充分认识工会组织与工会法的重要作用,并能够结合工会工作的具体实践,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要求及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包括:结合对学生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等综合评定,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每次课由学习委员考核学生出勤,缺课三分之一(含)以上的学生不得参加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考试课,其考核应在教学周之内完成。

课程成绩构成:

结合对学生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等综合评定,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杨冬梅主编:《工会组织与工会法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4-01

参考教材:

张春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释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中华全国总工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讲话,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版。

课程框架:

 

学时分配:

章节序号

章节名称

学时

备注

总学时

课堂讲授

实践实验

第一讲

第一章 工会法概述

 

   4

    4

   

 

第二讲

第二章 工会组织制度

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4

    2

    2

课外组织一次实践教学参观

第三讲

第四章 工会的经费和财产

 

   4

    4

   

 

第四讲

第五章 违反工会法的法律责任

   4

    2

    2

 

合     

 

   16

    12

    4

 

 

第一讲  

 

第一章  工会法概述

 

教学重点:

工会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工会法的功能及其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

工会法的调整对象。

 

理论讲授内容:

第一节  工会法概述

一、工会法的概念

工会法,是调整工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工会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工会法是指《宪法》、《劳动法》、《企业法》等法律法规中关于工会的法律规范;

狭义的工会法仅指单行法律《工会法》。

二、工会法的调整对象

三、工会法律关系

四、工会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五、工会法的主要内容

 

实践环节:

本章由教师安排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内容为学习工会法律关系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具体安排:在课堂上,教师提供一个实际案例,先由全体学生初步分析判断后自动形成原告和被告双方进行观点阐述,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议,最后由教师给出处理结果并进行详细点评。

 

案例讨论:

张某诉神农架林区总工会案例。

 

思考题:

什么是工会法?工会法的调整对象?工会法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第二讲

 

第二章  工会组织系统

教学重点:

工会组织系统的设置、工会干部的设置,工会干部的保护、工会组织建立的法定条件和程序。

 

教学难点: 

基层工会、工会法人资格的特点、工会干部的任职保障。

 

理论讲授内容:

第一节  工会组织系统

一、工会的组织系统

工会各级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

基层工会委员会。县级以上地方建立地方各级总工会。同一行业或者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全国的或者地方的产业工会。全国建立统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

二、基层工会组织
基层工会的概念、范围、特征

第二节  工会法人资格

一、工会法人资格的概念和特点

二、工会法人资格的种类

三、工会法人资格的意义

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第三节  工会干部的设置和工会干部的法律保护

一、工会专职干部的设置

二、工会干部的任职保障

工会主席、副主席任期未满时,不得随意调动其工作。

基层工会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

第四节  工会组织的建立和撤销  

一、工会组织建立的法定条件和程序

二、工会组织撤销的法定条件和程序

各级工会委员会由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撤销、合并工会组织。

 

实践环节:

本章由教师安排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实践模拟环节,内容为学习了解和掌握工会组织结构和组织体系等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具体安排:在课堂上,教师提供一个实际案例,由学生模拟演示实践中成立工会的具体过程和法律程序,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议,最后由教师进行详细点评。

 

案例讨论:

外商投资企业某通达制鞋公司成立工会案例。

 

思考题:

1.中国工会组织系统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2.工会法人资格的意义?工会组织建立和撤销的法定条件和程序如何?

3.工会专职干部的设置及有关工会干部任职保障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第二讲

 

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重点:  

工会的各项权利及其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工会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工会行使权利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理论讲授内容:

第一节   工会的权利

一、工会的代表权

二、工会的维护权

三、工会的参与权

四、工会的协商谈判权

五、工会的监督权

第二节  工会的义务

一、工会的政治义务

二、工会的经济义务

三、工会的教育义务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是工会法所规范的核心内容,是政府对工会态度的集中体现,也是工会开展活动的行为准则。

 

实践环节:

本章由教师安排2课时的现场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为学习了解和掌握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由任课教师联系实践教学单位,培养院系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思考题:

1.工会权利和义务的含义、特点。

2.工会有哪些权利,工会有哪些义务?   

3.工会的代表权和维护权的关系。掌握工会在行使各项权利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讲

 

第四章   工会的经费和财产

 

教学重点:  

工会经费的概念、来源,工会经费的法律保护。

 

教学难点: 

工会经费的法律保护,工会财产的特殊性及其保护。

 

理论讲授内容:

第一节   工会的经费

一、工会经费的概念

二、工会经费的来源

三、工会经费的法律保护

工会经费,是指工会正常活动所需要的费用。

工会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经费使用的具体办法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

第二节   工会的财产

一、工会财产的概念

二、工会财产的来源

三、工会财产的法律保护

工会财产,是指工会拥有或控制的除货币以外的动产、不动产和无形资产。

工会的财产、经费和国家拨给工会使用的不动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

 

实践环节:

本章由教师安排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实践模拟环节,内容为学习了解和掌握工会财产和经费等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具体安排:在课堂上,教师提供一个实际案例,由学生讨论实践中的法律制度和程序,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议,最后由教师进行详细点评。

 

案例讨论:

某县总工会向某企业下发“催缴工会经费通知书”案例。

 

思考题:

1.工会经费的含义及法律规定。

2.工会经费的来源。工会经费的法律保护措施。工会的财产及其特殊性。

3.通过什么手段来保护工会的财产和其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讲

 

第五章   违反工会法的法律责任

 

教学重点:  

《工会法》对违反工会法的法律责任的规定。工会权益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途径。

 

教学难点:  

对我国工会法的法律责任的理解和认识。

 

理论讲授内容:

第一节  法律责任概述

一、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

二、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

违反工会法的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工会法时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承担违反工会法的法律责任的形式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主要内容

一、救济途径

二、阻挠建会和参加工会的责任

三、打击报复的责任

四、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

五、妨碍工会履行职责责任

六、侵犯工会财产的责任

七、工会工作人员的责任

工会对违反本法规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提请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依法履行职责的工会工作人员无正当理由调动工作岗位,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工作;造成损失的,给予赔偿。

 

实践环节:

本章由教师安排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内容为:课堂模拟劳动争议仲裁案,加深学生对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具体安排:课前,教师提供一个实际案例,把学生分为工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方,先在课下做些准备。到下一次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布置劳动争议调解现场环境,由学生扮演的工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劳动争议调解过程演示。模拟过程结束后,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议,不仅对不同立场的双方观点进行评论,还对扮演工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议,最后由教师对整个课堂模拟进行详细点评和小结。

 

案例讨论:

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某公司违法罢免工会主席案例。

 

思考题:

1.我国《工会法》对违反工会法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2.工会权益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途径,以及该途径的运用和应注意的问题。

3.工会工作人员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的种类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