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MPA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劳动法专题
课程英文名称:Labor Law Symposium
课程类别:专业领域必修课 理论课程
授课对象:MPA研究生(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会工作方向)
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
预修课程:法律基础
课程简介: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劳动法专题》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掌握劳动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的劳动法律问题,并反映我国最新劳动立法和劳动法律的最新发展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法基础理论、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劳动标准法、劳动保护法、劳动监察法、劳动争议处理法以及社会保险法等。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制度,使学生既对中国的劳动法律有基本了解,也能对其要点有所把握。通过对劳动法律实施中的相关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讨,增强学生对劳动法律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劳动法理论水平、运用劳动法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讨论相结合。
课程要求及考核方式:
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员应对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及原理有所了解,保证出勤并积极参与课程讨论、认真完成作业。
课程成绩构成:
课程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出勤、讨论、作业)40 分 + 期末成绩(开卷考试)60分 = 100分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关怀、林嘉:《劳动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5版,2016。
2.林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版,2016。
3.喻术红,《劳动合同法专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谢增毅,《劳动法的比较与反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秦国荣,《劳动权保障与劳动法的修改》,人民出版社,2012。
6.蒋月,《劳动法:案例评析与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7.王蓓,《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分析——基于法经济学的视角》,法律出版社,2013。
8.杨思斌、陈布雷,《劳动法案例教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第一讲 劳动法的基础理论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重点: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鉴别
理论讲授内容: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权;劳动法的体系与地位;劳动法律渊源 ;劳动法律关系
实践环节:地点:研究生教室 内容:劳动关系的确认实践
案例讨论:
案例一:劳动关系抑或劳务关系?
案例二:在校生能否作为适格的劳动关系主体?
案例三:退休返聘是否属于劳动关系?
案例四:东航“罢飞”事件与罢工权
思考题:1、网络时代劳动关系认定面临的问题。 2、如何理解劳动法中的倾斜保护原则?
第二讲 劳动合同法(上)
学时分配:4
教学重点:劳动合同订立和变更
教学难点:竞业限制、无效劳动合同的判定
理论讲授内容:劳动合同的界定;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法的功能与制度价值分析;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限制法律问题;无效劳动合同及非法用工;劳动合同履行与变更中的特殊问题
实践环节:地点:研究生教室 内容:未签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案例讨论:
案例一:华为辞职门事件
案例二: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
案例三:竞业限制若干法律问题
案例四: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如何认定劳动合同的效力?
案例五: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问题
思考题:1、论述劳动合同的内容。2、论述劳动合同的无效制度。
第三讲 劳动合同法(下)
学时分配:4
教学重点:劳动合同的解除
教学难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理论讲授内容: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中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类型及评价;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合法性问题;经济补偿金制度研究
实践环节:地点:研究生教室 内容:“末位淘汰制”的合法性问题
案例讨论:
案例一:飞行员的辞职问题
案例二:医疗期以及相关问题探讨
案例三:“末位淘汰制”的合法性问题
案例四:怀孕的女职工是否一律不得辞退?
思考题:论述我国劳动合同的解除制度。
第四讲 劳务派遣与非全日制用工制度
学时分配:4
教学重点:劳务派遣
教学难点: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性质界定
理论讲授内容:劳务派遣基本问题;劳务派遣法律关系;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非全日制用工基本问题;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的权益保护
实践环节:地点:研究生教室 内容:劳务派遣与劳务外包的区分
案例讨论:
案例一:我国劳动派遣适用岗位范围
案例二:劳动派遣员工的“同工同酬”的实施问题
思考题: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与发达国家劳务派遣制度的比较。
第五讲 集体合同法
学时分配:4
教学重点:集体谈判制度
教学难点:集体合同的效力
理论讲授内容:集体合同法概述、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集体合同的效力;我国集体合同法律制度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瞻
实践环节:地点:研究生教室 内容:如何开展集体谈判
案例讨论:
案例一:集体合同效力的争议
案例二:武汉市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启示
思考题:论述集体合同的效力范围和效力形式。
第六讲 劳动标准与劳动保护法
学时分配:4
教学重点:工资和工时制度
教学难点:带薪年休假制度
理论讲授内容:劳动标准的概念与劳动标准法;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法;工资法;劳动保护法
实践环节:地点:研究生教室 内容:年休假制度实施中的难点问题
案例讨论:
案例一:公司是否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年终奖金?
案例二:因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工资标准如何确定?
思考题:如何完善我国的工资支付制度?
第七讲 劳动争议处理与劳动监察制度
学时分配:4
教学重点:劳动争议处理的仲裁制度
教学难点:调裁衔接和裁诉衔接
理论讲授内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比较法考察;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完善;劳动监察制度的基本内容;我国劳动监察制度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
实践环节:地点:研究生教室 内容:劳动争议调解的技巧
案例讨论:
案例一:劳动争议案件的受案范围
案例二: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
案例三:劳动争议处理中的调解、仲裁与诉讼的衔接问题
思考题:如何完善我国的劳动仲裁制度?
第八讲 社会保险法专题
学时分配:4
教学重点:社会保险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养老保险制度
理论讲授内容:社会保险法概述;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及完善
实践环节:地点:研究生教室 内容:工伤保险认定实务问题
案例讨论:
案例一:社会保险纠纷解决机制
案例二:工伤认定标准问题
案例三: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之间的适用关系
案例四:用人单位未为农民工办理医疗保险的法律责任
思考题:我国《社会保险法》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