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洪坚
1、基本情况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讲师,博士,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力资本审计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人员。
2、教育和工作经历
2009—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6-2009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博士
2004-2006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硕士
2000-2004兰州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士
3、研究领域
就业理论与政策、宏观人才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4、讲授课程
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政策研究
5、主要代表性成果
2016年,李洪坚,当前就业形势下工会在维护职工就业权方面的定位和作用,《工会理论研究》第2期
2011年,李洪坚,提升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第3期
2010年,李洪坚,政策保障和自我发展:促进大学生村官长期就业,《中国大学生就业》第9期
2010年,李洪坚、杨伟国,后危机时代如何把握就业机遇,《中国教育报》,7月21日
2009年,曾湘泉、李洪坚,正确协调就业政策的五大关系,《经济与管理研究》第3期,
2009年,曾湘泉、李洪坚,给“穷忙族”更多关注,《人民日报》,8月4日
6、学术著作和教材
杨伟国、丁大建、李洪坚 编著:《人力资源指数:原理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参编:《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参编: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模式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参编:《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3-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副主编,全球视野下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7、科研课题(含横向课题)
参与2016年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项目:促进就业创业研究课题,子课题负责人
主持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经信委委托项目:丰台区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主持2015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委托项目:“北京市人才需求指数建设研究”
主持2014年北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委托项目:北京市人才队伍现状和需求预测研究
主持2014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重点课题:中国职工就业状况研究
参与2013年苏州高新区组织部委托项目:苏州高新区2013—2016年人才规划,报告主笔
主持2013年海淀区总工会委托项目:劳动者就业能力指数研究
参与2011年中关村管委会委托项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特区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
参与2011年国务院应急办委托项目:中国应急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报告主笔
参与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模式研究,10BJY029
参与2009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就业形势与就业结构的前瞻性研究,09BaJG263
参与2006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委托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工资待遇改革方案研究,成果报告起草。
参与2004-2008年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管委会委托项目:人力资源指数体系建设项目,核心成员,成果报告主笔
8、学术交流、社会服务和政策参与经历
2015年10月,台北,出席第19届“亚洲社会论坛”,代表中方作主报告发言。
2015年10月,北京,受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邀请,参加关于最低工资政策调整的研讨。
2014年12月,南宁,参加“维护青年就业权利国际研讨会”,作大会报告发言。
2014年5月,北京,参加北京市总工会加强“最低工资工作研讨会”,作专家发言。
9、联系方式
lihongjian@ruc.edu.cn
北京海淀区增光路45号劳动关系系(100045)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