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师资概况» 专任教师

张 原

时间:2017-03-13 阅读次数:

  

  张 原

  1、基本情况

  副教授、博士

  

  2、教育和工作经历

  2004-2009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

  2000-2004 浙江大学经济学学士

  

  3、研究领域

  劳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4、讲授课程

  西方经济学、就业政策研究、公共经济学

  

  5、主要代表性成果

  2015,张原,“中国职业教育与劳动力需求的匹配性研究”,《教育与经济》第6期。

  2015,张原,“中国职业教育与劳动力需求的匹配性研究”,《新华文摘》第10期。

  2015,张原,“债务危机中的欧洲就业困境与中国就业体制战略调整”,《劳动经济评论》第3期。

  2015,张原,“变迁中的生育意愿及其政策启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第4期。

  2015,张原,“变迁中的生育意愿”,《贵州日报》第4.28期。

  2015,张原,“职业教育与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职业技术教育》第3期。

  2015,张原,“我国就业政策的内涵、关系和趋势再理解”,《中国劳动科学》第3期。

  2015,张原,“变迁中的生育意愿及其政策启示——中国家庭生育意愿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1991-2011”,《贵州财经大学学报》第3期。

  2014,张原、陈建奇,“如何看待和适应经济‘新常态’”,《党课参考》第10期。

  2014,张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与学前教育的制度完善”,《教育导刊》第5期。

  2014,张原,“中长期融资给力‘人的城镇化’”,《人民政协报》第3.3期。

  2013,张原、陈建奇,“怎样看待当前劳动力工资上涨”,《党课参考》第10期。

  2013,张原,“中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如何实现均衡”,《党课参考》第9期。

  2013,张原,“职业教育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中国社会科学报》第8.12期。

  2012,张原,“社会转型期的劳动者权益维护制度及其绩效――基于中国劳动者权益维护的实证分析”,《中国劳动经济学》第8期。

  2012,张原、沈琴琴,“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安全性——理论指标、实证研究及政策选择”,《经济评论》第6期。

  2012,张原、陈建奇,“中国职业教育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差距:基于工业化进程的评估”,《职业技术教育》第5期。

  2012,张原,“破解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困境-提振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经济评论》第5期。

  2012,张原,“从权益损害到集体行动——中国劳动者权益及维权行动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贵州财经学院学报》第4期。

  2012,张原、陈建奇,“工业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2期。

  2011,张原,“Public Education Services System and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mprovement”,《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第9期。

  2011,张原,“给内心装一把‘尺子’”,《思维与智慧》第9期。

  2011,张原,”全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劳动者权益维护的启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第8期。

  2011,张原、陈建奇、王健,“Enhancing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Key to Unlock China”,《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第7期。

  2011,张原,“劳资共决机制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作用——德法两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第7期。

  2011,张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中等职业教育制度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第7期。

  2011,张原、陈建奇,“美国国债评级下调的根源及前景展望”,《中国货币市场》第5期。

  2011,张原,“中国行业垄断的收入分配效应”,《经济评论》第5期。

  2011,张原、陈建奇,“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非均衡特征及优化政策选择——基于人力资本投资低水平“陷阱”的分析”,《当代经济科学》第5期。

  2011,张原,“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的劳动供给模式及其和家庭福利效应”,《农业经济问题》第5期。

  2011,张原、陈建奇、王健,“Effect of Trade Unions on Industrial Labor Income in China”,《Asian Politics & Policy》第1期。

  2011,张原,“中国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下降之谜”,《贵州财经学院学报》第1期。

  2011,张原、陈建奇,“中国国库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分析”,《现代经济探讨》第1期。

  2010,张原、陈建奇,“工会与行业劳动报酬的剪刀差悖论”,《经济评论》第9期。

  2010,张原,“工资改革及其背景”,《中国工人》第3期。

  2010,张艳华、沈琴琴、张原、李洪坚,“北京市农村常住人口就业结构演变及趋势判断”,《中国经贸导刊》第2期。

  2008,张原,“人力资本还是行业特征:行业间工资回报差异成因分析”,《世界经济》第5期。

  2008,张原,“‘民工荒’与‘技工荒’并存的理论解释及证据——基于投资结构与就业均衡视角的研究”,《财经研究》第4期。

  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公共管理学报》第4期。

  2007,张原,陈凌,“职业-产业就业结构互动关系与地区就业结构转型——基于中国及其六省市的比较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第7期

  2007,张原,“非工资性收入分配:国有部门收入调控的新视角”,《中国工业经济》第8期。

  

  6、学术著作和教材

  专著:《行政垄断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8

  主编:《就业政策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5

  专著:《德国人才战略:历史、发展与政策》(第二作者),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1

  专著:《中国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变动研究》(第二作者),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6

  参编:《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干部培训教程》,主编李德齐,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9

  

  7、科研课题(含横向课题)

  主持2012~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财政现金管理效率评估及其最优化研究:基于公共财政视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编号:71103183)

  主持2010~201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项目,转型时期国有垄断对劳动报酬差距的影响及其治理政策研究

  主持2012~201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项目,人才强国战略与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主持2013~2014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项目,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风险演变趋势及中国应对策略研究

  主持2009~2010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大学课程与教学内容设计

  主持2015中宣部中国政研会课题,下岗失业人员思想动态研究

  主持2010中华全国总工会课题,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与工会作用研究

  参与2012~2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欧美主权债务风险溢出效应及中国应对策略研究(编号:12CGJ011)

  参与2011~2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模式研究(编号:10BJY029)

  参与2008~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编号:70233003)

  参与201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课题,财政国库现金管理市场化研究

  参与2011~2012教育部—北京大学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课题,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制研究

  参与2011~2012教育部—北京大学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课题,人才强国战略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贡献研究

  参与2012~2013教育部—北京大学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课题,人力资源强国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参与2011~2014财政部国际司,国际财经问题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季度报告

  参与2013~2014国家外汇管理局,基于分类管理视角优化中国外汇储备投资体制机制研究

  参与2009~2011北京市统计局课题,北京市就业形势与就业结构的前瞻性研究

  参与2012国际劳工组织课题,中国工会劳动关系案例研究

  参与2011中华全国总工会课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提升劳动者素质:体面劳动与社会保障

  参与2012北京市海淀区工会,北京市海淀区职工收入分配状况研究

  参与2012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美元霸权对国际能源格局及定价权的影响机制

  参与2013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库现金管理制度改革课题研究

  参与2012中央政府驻澳门特别联络办公室委托课题,澳门民生发展研究

  参与2013中央政府驻澳门特别联络办公室委托课题,澳门城市竞争力研究

  

  8、学术交流、社会服务和政策参与经历

  2016年4月,2016全国信用建设论文征文竞赛亟研讨会,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泡沫化”风险及防范思路,获得三等奖。

  2014年5月,产品质量、声誉机制与政府监管, 2014全国信用优秀论文征文比赛亟研讨会,获得三等奖。

  2012年10月, 2012年中国工会劳动关系论坛,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安全性——理论指标、实证研究及政策选择,论文集收录。

  2011年4月,2011全国信用优秀论文征文比赛亟研讨会,“欧猪”财政赤字困境:美国问题的折射,获得三等奖。

  2010年12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从“男耕女织”到“男出女守”——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的劳动供给模式及其和家庭福利效应,论文集收录。

  2009年12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第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收入分配的不可能三角:行政垄断下的充分就业、收入差距和总收入增长,论文集收录。

  2009年11月, 2009年中国工会劳动关系论坛,工会与行业劳动报酬的剪刀差悖论——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论文集收录。

  

  9、联系方式

  zhangyuan5566@163.com

  北京海淀区增光路45号劳动关系系(100045)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网站管理  联系我们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