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系新闻

我院师生参加《一虎一席谈》讨论:男女是否应该同龄退休

时间:2009-04-20 阅读次数:

      2009年4月8日,由劳动关系系主任乔健副教授带队,我院劳动关系系、工会学系、法学系的师生代表30多人参加了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录制,讨论的主题是“男女是否应该同龄退休”。节目邀请了工人日报要闻部主编石述思先生、中华女子学院刘明辉教授、河南财经学院樊明教授、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唐钧研究员等一批专家学者。席间,专家学者们就男女是否应该同年龄退休、是否应该延长女性退休年龄、弹性退休制度的可行性以及延长退休年龄是否会对就业产生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一)男女是否应该同年龄退休

     刘明辉教授从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出发,认为不同龄退休对男女都不公平,对女性歧视更明显。首先,她援引了我国2005年批准的《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对女性就业歧视进行了界定:一、基于性别的不公正的区别对待。二、对女性造成了和男性相比的不利后果。其次,她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本质不是赋予女性延长退休年龄的特权,而是给予女性与男性同龄退休的平等权利。而且,伴随男女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逐渐趋于一致的背景,更要呼吁男女同龄退休。

      而石述思先生认为,男女不同龄退休体现了政策对女性的照顾和关怀,恰是社会人道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而且应该主张结果的平等,只顾精英阶层的需求而忽视劳工阶层,会加重阶层分化。

针对石述思先生的观点,刘明辉教授作出以下驳斥:改革三十年来,客观主观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首是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重体力劳动岗位的减少;其次是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在当今的背景下,有必要将男女同龄退休提上议事日程。

      在辩论中,乔健副教授也提出了两个观点:一、男女生理构造不同,不应该框定一个统一的退休年龄标准。二、在中国女性和男性的社会角色不一样,存在着路径依赖。不能脱离该路径依赖来谈如何延长女性就业年龄以实现平等的问题。而且,很多女性本身也反对男女同龄退休。

(二)延长退休年龄是否会对就业产生影响

     河南财经学院樊明教授认为,同龄退休的重点在于强调延迟退休时间,而且这并不必然导致失业增加。并通过国际比较,说明法定退休年龄和失业的关系并不大。反过来,如果法定退休年龄过低,国家就要养活这些人,会加重负担。

社科院唐钧研究员认为,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推迟退休年龄的的理由不是为了减少退休金,而是为应对老龄化后的劳动力供给缺乏。在金融危机下,国内的就业形势非常紧张,延迟退休年龄确实会对就业产生影响。相对于应否延长退休年龄,更多的人会关注就业问题。最后,他强调,社会政策是有规律的,尽可能不要破坏其连贯性。

      刘明辉教授认为,提出女性提前退休后,岗位空出留给了年轻人的说法,只是主观推测,缺乏科学依据。大学生就业问题应靠国家来扩大就业岗位,而非靠老年人腾出岗位。

石述思先生认为,在当前的背景下,刘易斯拐点并没出现,就业问题压倒养老问题。在基本国家制度中,要强调人人平等,但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弹性退休制度是否可行

      刘明辉教授认为,为兼顾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应该实行弹性退休制度。这种赋予女性选择权的法律,尽管有差异,但不会造成歧视性的后果。延长退休年龄的趋势没办法阻挡,并提出应建立兼顾性别歧视和大学生就业的制度的议。

石述思先生认为,在制度没作规范的前提下,女性实质上没有实施选择的权利。退休和养老制度是国家既定的基层福利制度,不能随意更改。他还提出,希望在制度层,操作层和话语层面将有关制度落到实处。

      樊明教授提到,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理性地分析。工作的人要赡养退休的人,因此要考虑工作时的收入和退休后的养老金成不成比例。

     来自台湾的嘉宾龚琳认为,对于退休问题,应该在具体制度上,做出整体规划。有能力支持自己生活的人应早退休,使得资源用在需要的人身上。

     最后,唐钧研究员认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就业问题比社会保障重要,解决就业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席间,我院师生积极发言,和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辩论,展示了我院的风采。该节目已于4月18日在凤凰卫视首播。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网站管理  联系我们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