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系新闻

夯实基础,合理定位,善始善终——劳动关系专业考研座谈会侧记

时间:2009-11-01 阅读次数:

 

    2009年10月29日上午,作为教学实践周的一项特殊内容,我系劳动关系专业06、07两个年级有志于进一步深造的同学汇聚一堂,和本专业老师以及考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长一起进行考研交流。座谈会由林燕玲老师主持,乔健、郑桥、王侃、刘晓倩等老师参加。同时,通过牛玲、刘晓倩等老师的努力,还邀请了今年分别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和劳动关系专业的邓晶、王若晶两位同学,和考取北京交通大学劳动经济专业的聂正康学长,传授他们的考研经验。

    座谈会上,邓晶、王若晶和聂正康学长依次发言。邓晶是人大2001级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在大学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出于改变职业的想法,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并成功考回人大,成为曾湘泉教授的硕士生。王若晶同学是南京大学2005级劳动保障专业的本科生,出于对劳动关系的兴趣,考入人大劳动关系专业。聂正康则是我系劳动关系专业2005级的学长,今年考入了北京交通大学并成为石美遐教授的硕士生。几位学长的经验如下:

    1.考研培训班有一定作用,但不要过分迷信

    王若晶介绍,她在考研过程中只参加过政治考试的培训班,这也是由于她对政治这一课程缺乏兴趣,希望有一个机构能给自己制定复习方案。邓晶则指出,考研复习关键看自己,不要迷信考研培训班,他自己在复习过程中就没有参加过培训。虽然两位同学对待考研培训的做法不同,但他们一致表示对考研培训不能过度迷信。学习要靠自己,相关培训只是一种补充,不能本末倒置。

    2.夯实基础知识最重要

    在复习方法上,王若晶表示夯实基础知识最重要。和很多文科生一样,王若晶在复习中遇到的最大瓶颈是数学。但她指出,教材是最基础的,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是最重要的,只要把基础知识复习好了,该拿的分就能拿到,对于一些难题则不必过度纠缠。正是因为夯实了基础知识,王若晶同学在考试中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顺利通过了数学考试。

    3.注重真题,定位薄弱环节

    几位同学都表示,在考研复习时应注重真题,尤其是对于专业课的考试。只有通过真题演练,才能抓住出题思路,评定自身水平,定位薄弱环节。邓晶还提示我们需要留一套真题放在考前做,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应试状态。聂正康还给同学带来了一些交大研究生考试的真题,供复习参考。

    4.清晰定位,合理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

    据聂正康介绍,他原先也是打算报考人大劳人院。但之后由于一系列事件的影响,他改变了原定计划,选择了竞争相对较小的北京交通大学。由于清晰的定位和合理的选择,他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并在面试时显示了自己的专业优势。聂正康表示,在选择报考院校时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不要跟风报考北大清华等名校。只有定位合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坚持到底,“剩”者为王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考研更是如此,期间充满了艰辛与孤寂。能不能考上,很多时候不是看你有没有实力,而是看你能不能坚持。王若晶给同学们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她们班在最开始时,有十个同学表示要考研;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有九个;到真正报名时,就只剩下八个;复习了一段时间后,还留下七个;走上考场的只有六个;第一天下来,还剩下五个;而坚持把所有科目考完的只有四个人。这个比喻很恰当的指出了考研的特点:坚持到底,“剩”者为王。王若晶说,她的同学中坚持到最后的只有三个,但她们三个都考上了各自理想的学校。每年的研究生考试看似报名人数很多,但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不过两三成,真正需要竞争的就是这剩下的两三成。只要能坚持到底,“剩”者就能为王!

    这三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考验经验后,在场同学与他们进行了交流。交流的重点主要放在笔试的准备方法、面试的应对技巧以及平时的学习方式上。在面试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你读过什么书”。王若晶表示,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如实回答,否则会很难堪,因为面试老师往往会就这本书与你进行交流,而这个交流一般就是面试的主要内容。

    其次,三位学长在交流中提醒我们一定要多读书,多看相关杂志。这么做,一可以扩大自己的专业视角,丰富理论知识,二也有助于你在相关考试中脱颖而出,为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场的老师也为考研同学进行了指点。刘晓倩老师介绍了几个在平时学习时可以侧重的期刊和有必要阅读的书籍,王侃老师则就英语的学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王侃和刘晓倩这两位毕业于人大劳人院的老师,还对该校劳动关系专业在考试科目设置、考试流程、导师安排和特点等问题上做了介绍。这对同学们设立考研目标、制定复习计划有很大帮助。之后,乔健老师还介绍了各校相关研究生专业的设置情况,为考研标示了更多的选择。

    在座谈会的最后,系主任乔健老师做了小结。作为系主任,乔老师坦承自己与同学一样承受很大的压力。他提出相对于王若晶这样的外专业同学,我系劳动关系专业同学在治学中已形成了路径依赖。在中劳院念本科,在国内名校读硕士,去康乃尔上博士,是乔老师心目中的优秀学生发展路径。乔老师对考研同学的告诫是,一是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二是要适时调整心态;三是在选择报考专业和院校时,在劳动关系学、劳动经济学、劳动社会学和劳动法学之间做分散选择;四是在劳动科学综合笔试和面试中,要充分体现出劳动关系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和学术素养,这在学长的介绍和考研同学的感受中也得到了印证。乔健承诺,学系将加强对考研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包括购置每年的考研资料,以形成资料库;协助同学建立一个交流考研经验的网络平台,以利交流信息和经验;延请有关专家学长前来做报告,交流经验;提供给同学与考研相关的学术资料,等等。乔老师对在场同学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希望这些劳动关系专业的“子弟兵”能够学有所成,通过考研,将劳动关系的学术薪火传递下去,在劳动关系这一领域作出自己的建树,将劳动关系发扬光大。这是对同学们的期望,也是同学们的责任。

    这次考研座谈会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向同学们提供了信息,也让他们增加了信心。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座谈会是一种加油站,让同学们在疲惫时激发热情,在松懈时鼓足动力。希望它能够成为一种惯例,不断督促同学们前进!

 

(陆钧承)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网站管理  联系我们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