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媒体与学校» 【中国劳动保障报】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 质量提升

【中国劳动保障报】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 质量提升

[发表时间] 2016-03-14           [浏览次数]
   多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快速增长得益于人口和劳动力红利。 但这一情形在“十二五”时期已发生变化, 其具体表现就是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持续降低。 进入“十三五”, 我国劳动力供求将会呈现出哪些特点?记者近日采访了有关人士。

  人口老龄化、 严重少子化我国劳动力供给不足

  记者: 中国的老龄化已不是新鲜话题。那么, 我国现在劳动力老化的程度是怎样的呢?

  乔健: 中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 又是一个急剧快速老龄化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2014年末, 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 从年龄构成看, 16周岁以上到59周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为67.0%;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5.5%; 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0.1%。 其中, 60周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每年递增0.8个百分点左右。 根据预测, 2020年, 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为2.54亿人, 占总人口的19.3%。 到2030年, 中国将迎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占38.6%左右。

  随着人口老龄化,退休人员迅速增加,承担养老缴费负担的在职人员占比会显著减少,抚养比不断提高。另外,在职劳动力的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记者: 我们看到, 人口老龄化的同时,我国的出生率也在下降。 这对于劳动力供给会产生什么影响?

  乔健: 根据人口统计学标准, 一个国家0-14岁人口占比在15%-18%为 “严重少子化”,15%以内为 “超少子化”。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 中国2010年0-14岁人口总量为2.2亿人, 占总人口的16.6%, 已处于 “严重少子化”水平。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 未来10年, 中国23-28岁生育旺盛期女性的数量将萎缩44.3%。 如果生育率没有明显提升, 014岁人口的比例将降至10%以下。 中国第一次出现劳动年龄人口的净减少是在2012年,这一波减少将会持续到2018年, 之后将会有所上升。2021年之后, 随着1982年后的014岁人口大幅减少及20世纪60年代第三次人口高峰期出生劳动力的陆续退休, 劳动力供给将再度下降, 中国将面临较为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由于后备劳动力大幅减少,这可能会促使劳动者采取更加激进的策略维护自身权益, 使得劳动力市场进入劳资矛盾的多发期。

  “提前退休”遇到“入职延后”劳动参与率下降

  记者: 我国目前还存在中高龄劳动者早退与青年劳动者入职年龄推迟并存的现象,原因何在?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什么影响?

  乔健: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 以劳动参与率为例,2008-2013年, 中国15岁以上劳动年龄人口与经济活动人口均逐年上升, 但劳动参与率却持续下行, 2008年为73.96%,2013年下降到69.72%, 共下降4.24个百分点。 在中国女性仍保持较高劳动参与率的情况下, 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中高龄劳动者的早退, 包括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下岗内退人员以及享受机关事业单位提前退休优惠待遇的人员。再者, 便是民营企业普遍恐老, 纷纷设下员工录用年龄门槛。 可以预见, 伴随着延迟退休政策的公布实施, 中高龄劳动者早退的趋势将被遏制。

  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另一原因, 是新成长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延长, 致使其进入职场的年龄推迟。 近三年来,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700万人以上, 这造成青年劳动者进入职场的年龄延后。 以2013年为例,25-29岁组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是大专和大学的分别为15.8%和12%, 而30-34岁组分别为13%和10.7%, 35-39岁组分别只有10.2%和6.8%。不同年龄组接受高等教育占比的扩大,意味着他们参加工作时间的推迟。 当然,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入职延后” 的发展趋势也意味着我国劳动力供给的整体质量在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劳动者工资稳步增长

  记者: 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必然带来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 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乔健: 2000-2013年, 中国各经济类型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幅度, 2000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9371元,2013年为52388元, 是2000年的5.59倍。从2007年开始,工资增长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 且在相当多的年份里略高于GDP的增长。 推动工资水平持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高成长性以及新世纪以来劳动力短缺现象的日渐凸显, 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对工资预期的不断升高。

  对人工成本激增危及中国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已有不少权威机构和人士发出警告。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 (BCG)2014年发布研究报告称, 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从2004年的14%降到2014年的4%。 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和中国人工成本居高不下,2013年以来,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从中国撤资或搬迁到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地区。

  记者: “十三五” 期间, 我国劳动者的工资增长仍会维持原来的趋势吗?

  乔健: “十三五”时期,总体上我国劳动者的工资仍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其中,最低工资标准仍会保持10%左右的增速。 原因在于: 一是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略有放缓,但支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发展条件较好、潜力仍较大,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改变;二是目前中国部分行业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随着国家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流通量未大幅度增长,预计城镇居民消费价格将保持稳定;三是劳动力减少的情况在 “十三五”时期还会继续,劳动者平均工资增速仍然会保持较高水平。最低工资标准主要通过影响企业固定工资水平、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社保缴费基数等,对于企业人工成本上涨有一定助推作用,但由于普遍不及社会平均工资的40%,影响有限。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