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黄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飞跃
编者按
今年是被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把严密的科学性与高度的革命性有机结合起来,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体系,在人类文明史上矗立起一座巍峨的思想高峰。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犹如永不熄灭的灯塔,不断放射耀眼的光芒,指引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正式诞生。科学社会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已经走过了170年的光辉历程。这段历程是一段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漫漫征途,是一段日新月异、沧海桑田的峥嵘岁月,是一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史诗。由此,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化为实践、从运动转变为制度、从一国发展为多国、从建设演化为革新。虽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曾遭受过严重挫折,但在重要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深刻回答,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理论指导,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再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真正继承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全人类解放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本质在于区别于各种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在于区别于资本主义内在规定性的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真正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洞见,又积极探索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时代课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精神、科学精神、真理精神的高度运用和深度发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真正继承。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地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也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重要理论标志。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也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提供根本的指导。剩余价值理论不仅能够帮助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而且有助于在生产和分配两个环节上正确把握资本、技术、劳动之间的关系,促进财富创造和分配公平,科学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面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些重大问题都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精华,闪烁着绚烂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是科学社会主义两大理论基石的具体运用。
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规律。三大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就在于其尊重客观规律、运用科学方法研究资本主义旧世界如何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世界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牢牢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牢牢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一个政权、一个政党,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是建立在总结我党的执政经验,汲取世界上一些其他政党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三大规律的深刻遵循。
承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深植于中国的实际沃土,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是对理论联系实际工作方法的自觉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我说过,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全面坚持
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通过批判唯心史观以及形形色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探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分析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总结国际工人运动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坚持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站在历史的高度,运用历史的思维、历史的逻辑、历史的方法、历史的智慧分析现状、判断趋势、把握未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要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
坚持工人阶级掌握政权后,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在尊重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发展环境的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执政方式的创新、发展理念的转变等客观情况,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清晰、精准、科学的历史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和实践特点。
坚持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科学社会主义早在诞生之初,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清晰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后来又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认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之以恒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坚持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科学社会主义明确把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作为自己的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的这一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讲,即是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看作是一部人类追求自身解放的历史,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追求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着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高度契合,是科学社会主义所揭示的实现人类自由和解放道路的新时代表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内容的系统丰富
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经历着由“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理论预言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到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革新的主题转换过程;经历着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并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通过改革开放创新探索本国的社会主义的内容演进过程。这一过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既涵盖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内容的逐步形成,也涵盖了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内容的渐进探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具体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它的根本主题,其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这“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是“十四个坚持”,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容,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的顶层设计清晰化、具体化、系统化。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不断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过程中提出的,是对十八大以来我党主要理论和伟大实践的系统归纳、严密梳理和科学创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内容的全面丰富和系统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体系的深度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以政治为先导,综合研究改变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一般规律,着重研究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了一个主题鲜明、主线突出、观点创新、逻辑严谨,充分彰显时间与空间统一性、理论与实践完整性的科学体系,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体系的深度发展。
时间上的延续性。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世界上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已流传了170年的峥嵘岁月;自1917年十月革命的爆发,世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也已经历了一百余年的风风雨雨;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已迎来了四十年的光辉历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时间上的延展性推进,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在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
空间上的交融性。当前中国已成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将中国的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化的视域范围之内,在力求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时,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等国际性问题,为解决全人类的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智慧启示全世界,中国方案推动全世界,中国贡献繁荣全世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又“站在世界地图前”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秀美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空间上的深度交融。
理论上的继承性。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参加工人运动、参与阶级斗争实践、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9世纪下半叶,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的基础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度继承和最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实践上的创新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先后经历着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各国通过改革开放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适应了新的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了中国社会新的矛盾变化,突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逻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境界,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全方位发展和多维度创新。
(作者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