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媒体与学校» 【求是网】李珂:真理力量永放光芒 伟大实践成就伟大梦想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体会

【求是网】李珂:真理力量永放光芒 伟大实践成就伟大梦想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体会

[发表时间] 2018-05-18           [浏览次数]

  作者: 李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作为一名高校党务工作者,缅怀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厚重振奋之感跃然心头,实干兴邦之念更为坚定,产生了三点强烈的初步学习体会。

 

  一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发展实践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正确性。

 

  五一前夕,一档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反响。“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有怎样的重大价值?”知名理论专家、高校青年教师和全国大学生代表走进阶梯教室,开展精彩问答,讲述伟人故事,朗诵诗歌致敬,一起重温马克思的光辉足迹,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感知真理的力量。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以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国的历史实践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改革开放40年来,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正在书写和定义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启了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正在以“实干兴邦”的劳动精神继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史诗,焕发中国人民创造历史、造福人类的强大生命力。

 

  二是中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伟大实践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滚滚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恢宏的理论勇气和卓绝的政治智慧,描绘了中国梦的宏伟图景,确立了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该如何努力呢?习近平总书记也给出了明确答案,“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最充分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劳动最光荣 奋斗最幸福”成为新时代最强音,最大限度地聚合起人们饱满的奋斗热情、激发起昂扬的拼搏斗志,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磅礴力量!

 

  三是中国青年应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情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虽然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依靠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辛勤劳动、接续奋斗来实现,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014年五四青年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今年4月30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向他们并向全国所有劳动模范、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劳模学员“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今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北大,勉励新时代青年“要承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人的一生中,青春是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最好阶段。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高校应将弘扬劳模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用劳模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感召青年大学生勤奋做事、勤勉为人,激励青年大学生以敢闯敢试的勇气、激荡自我的智慧、舍我其谁的担当,勇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以饱满的奋斗热情、昂扬的拼搏斗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作者: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组宣部常务副部长)

 

  (来源:求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