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网】杨冬梅:以工匠精神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编者按:2018年5月26日,由中央党校报刊社、中国实学研究会主办,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协办,以“文化自信与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研讨会在中央党校育园楼成功举办。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妇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经济日报、北京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10余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文化自信与工匠精神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央党校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作总结讲话。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许宝健、中央党校报刊社副总编辑赵慧珠分别主持会议。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徐伟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正从一个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我们需要大匠、需要匠心、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凝聚着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工匠是器物的直接制造者,是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者,也是生产工具、生产工艺的革新者和发明者。工匠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由此形成了民族的百业兴旺,也带来了传统贸易的空前繁荣,并且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识中,工匠精神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产生了重要影响。怎么理解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敬业精神,是精益求精的专注精神,是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讲究合作重视团结的合作精神。新时代需要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
原文化部部长蔡武认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历史发展中的精神特质和内涵精髓的总体性判断,是秉持对中华文化的礼敬、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态度。文化自信主要来源于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来源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精神,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著名经济学家、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艾丰指出:工匠精神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人的重要素质;是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精神、精益求精精神、扎实创新精神。为什么工匠精神仍然短缺,仍然需要为发扬工匠精神大声呼吁?一是急功近利思想比较普遍。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抑制,“一切向钱看”成了许多人的最高追求,“一夜暴富”成了众人学习的样板,缺少感恩、缺少良心,不讲责任,不讲质量,不讲诚信,自然就冲击了道德底线,冲击了工匠精神。二是现代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但也带来负面作用。文化的娱乐化、思维的碎片化、目标的短期化,助长了心理浮躁、思想浮浅、言行浮夸。这样的精神文化状态和环境,是工匠精神的沙漠和寒风。三是自信是必需的,但怎样理解自信和怎样建立自信,却是需要讲究的。片面追求政绩,缺乏踏踏实实的作风。宣传成绩可以鼓舞自信,承认差距也可以激发奋进。把成绩讲过头,往往会起反作用。
以工匠精神实现文化自信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文化自信与工匠精神是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文化底蕴和基本精神。中国酒、中国车、中国路、中国桥、中国网,都是中国经济,中国文化。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指出:五粮液文化自信与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天地精华、民族精神、世界精神。所谓天地精华,从原料看,顾名思义,五粮液融合了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等,100多年前取五粮精华玉液命名。五粮液是万里长江第一城,水源、气候非常好,并有独特的优良环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地球同纬度最适合酿白酒的地区。
当前五粮液集团正深入开展“二次创业”,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秉承诚信为先、品质为纲、匠心智造、传承创新的理念和“为消费者创造美好,为员工创造幸福,为投资者创造良好回报”的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战略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提前跨越千亿台阶,并争取尽快迈入世界500强,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一流蒸馏酒企业。
在产品结构的优化提升上,我们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大力推进工艺创新和酒体创新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创新,引领消费升级新需求,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完善五粮液品牌“1+ 3”产品策略,强化核心产品52度新品五粮液经典大单品地位,打造独特、稀缺、个性的高端五粮液系列,年轻化、时尚化、低度化的五粮液系列,全新的国际版的五粮液系列。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我们将进行强化培养一大批技艺超群、敬业奉献的技能人才队伍,进一步坚守纯粮固态发酵的传统工艺和五粮酿造的特色优势,以“绣花功夫”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民族品牌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担当。
在企业管理的转型升级上,我们将以全球的、时代的科技视野,将科技融入企业新发展。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进移动互联网驱动的新零售业态,物联网驱动的工业互联网,区块链驱动的供应链协同在企业的创新运用,探索科技五粮液的发展新模式。
在产业园区的改造提升上,我们将进一步按照大生态、大产业、大文化、大旅游的规划思路,建设以酿酒生态为主导,集特色生态、文化体验、工业旅游于一体的酒业标杆、国际一流的产业园区。
文化自信是最深层、最根本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看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多次历史轮回中,汉文化始终具有强大的征服力量;美国逐渐强大的历史,也伴随着美国文化的不断强大和走向世界,好莱坞、麦当劳、苹果,他们卖的是产品,更是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壮大,一个迫切课题就是如何通过白酒背后的中国文化去吸引消费者、培养消费者、感染消费者,就像很多人一想到法国红酒,就想到法兰西的浪漫;一想到威士忌,就想到英国人的优雅。整个中国经济也是如此。而文化自信恰恰就需要工匠精神来实现,必须沉下心、稳住根,深挖老传统,结合新形势,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时代的色彩。可以这么说,产品是壳,文化是魂,工匠精神就是身魂合一的不二法门。
国资委原监事会主席刘顺达谈了两个层面体会:一是从数的层面,关于工匠精神和文化自信,文化是解决群众问题,工匠精神实质就是有精品,像五粮液为什么敢于说我是中国的五粮液,世界的五粮液。自信与精神是永恒的,自信与精神的本质就是彻底、极致,只有彻底和极致才可以谈自信。二是从道的层面,马云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讲,决定未来方向的不是技术,是技术背后的人、思想和价值体系,这就是文化自信。日本一位学者讲,未来是一个没有答案的世界,核心竞争力就是系统设计和编程,所以产品设计基于工匠,这是缺一不可的,是天经地义的。当夸克遇到美洲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可以分,分到极致就是夸克,美洲豹可以分成夸克,但是夸克怎么形成美洲豹呢?这就是“融合”。
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全国妇联原副主席汪纪戎指出:一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包含中华文化的复兴,必须有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是民族的身份证。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是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孝是道德的根本,是教育的源头。三是推动设立中华母亲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有利于中华孝亲美德与感恩文化之独特软优势的永久保留和传播。设立中华母亲节是唤醒天下母亲的教育担当,激活儿女的孝道之心,引领青少年从小养成敬老孝亲美德,塑造健全人格,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极好的着力点,远比舶来的母亲节更有利于对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母亲节促进会的口号是:母爱、母教、敬母、孝亲。促进会倡导:感恩母亲重在行动;传承好家风母亲有责;为母善教子为国育良才;社会进步母亲先行。今年中华母亲节的主题是“学孟母教子,学孟子做人”。各地开展的活动都与文明家庭建设、家长教育、家庭教育、母教文化结合。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
工匠精神是匠人匠心独具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传承基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从三个方面解读了工匠精神。一是工匠古时称“百工”,指有手艺专长者。《诗经》中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表现出工匠仔细、专注、求精的态度。二是工匠精神是工匠群体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技能规范和道德伦理等。不同历史时期工匠精神内涵有所不同,但“尚巧”“求精”“道技合一”等是中国工匠共同的精神特质。三是现代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手工业者的价值追求,更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行为理念。工匠精神的弘扬和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国文物报社原总编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曹兵武表示:中国古文化中给予工匠的文化地位是很高的。匠人不仅是士农工商传统社会组成部分的重要一员,而且工匠制器要尚象载道,道是中国文化整体和各个领域的最高境界与范畴,合于天地人生之理,工匠不仅应工于技,游于艺,也要通于道。我们现在研究和鉴赏古代文物一般是远看形,近看质,近距离观摩时要仔细观察其工艺,这里的形—质—艺,都是在制器之工匠的技能之外带有丰富的知识信息和精神追求内容,是和常说的文物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相关的基本信息。
因此,真正前沿的技术或工艺,常常是那些复杂的带有个性化的技术或工艺,它们并不完全是源于知识或者技能,而是饱含着很多别的东西,可以将它们称之为是“深奥的手艺”,它是有一套认知体系和文化背景性支撑的。这种手艺知道什么在使用和鉴赏中可能发挥作用,什么不能;知道用什么方法、什么原理更容易打动人心;知道在给定的技术中用什么参数值。这种手艺性认知将科学、纯粹知识都视为理所当然的前提而又不限于此。社会越是发展,产品与产业越是复杂、系统,这种有形与无形的知识极其巧妙的结合就越是重要,乃至于它整体地来自于具有某种信念的共有文化,蕴含着共同经历的某种无法言明的文化积累、传承、创新、集成与协作。这就是文化与传统的力量。
在后工业社会,在标准化的机器流水线之后,人们不仅需求更多的具有抽象性的文化产品,物质性产品的信息化知识化精神层面也在增加。当订制、智能化、智慧化产品大行其道时,文化的力量就愈加彰显。因此,工匠精神是我们对接文化、实现中国制造弯道超车的一个思想武器。这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关于工匠精神有三点体会:一是工匠精神涵义得到升华。学习工匠精神,已经转变为全国各行各业,每个人爱岗敬业,专注、踏实、高质量做好本职工作的要求。二是工匠精神内涵丰富。不仅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还包括创新精神、契约精神、劳模精神、协作精神等。三是工业领域对工匠精神感受最深。为什么这么说?在工业领域,我们谈工业文化自信时,常常从三个方面来谈,即工业物质文化、工业制度文化和工业精神文化。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党委组宣部部长、工会学院院长杨冬梅就怎样弘扬工匠精神以增强文化自信做了如下思考:一是工匠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工匠精神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著称于世,能工巧匠举世公认,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成语,记载了中国古代工匠出神入化的技艺。这是古代中国人充满自豪和自信的重要原因,而这些发明创造有着古代中国特有的工匠精神作为支撑,如“崇尚以德为先,德艺兼修”“心传体知,师徒相承”等等。今天,工匠精神在增强文化自信方面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高铁、港珠澳大桥、射电望远镜FAST、国产大飞机C91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华为手机……这些代表着中国科技发展最新成就的“中国名片”,是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在增强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在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为什么要提倡工匠精神呢?首先,弘扬工匠精神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其次,弘扬工匠精神,是适应国际竞争,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需要。最后,弘扬工匠精神是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需要。三是弘扬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实现途径。培育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首先,要在全社会重塑劳动光荣的理念。工匠精神的缺失,从根本上看是劳动光荣理念的缺失。因此,提倡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的理念,纠正轻视劳动特别是轻视普通劳动者的不良风气,赋予现代产业工人更高的社会地位,为培育大国工匠,重塑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提倡工匠精神,关键是要把提高劳动者地位落到实处。其次,加强工匠人才制度建设,为培育工匠精神提供切实保障。工匠是工匠精神的载体,工匠制度是工匠群体得以产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没有规模庞大的工匠群体的不断涌现,工匠精神要想得到真正弘扬是不可能的。再次,企业要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增强品牌意识,打造更多“百年老店”。最后,工会要在培育工匠精神、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刘结成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文化自信需要工匠精神。一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就是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也需要工匠精神来梳理,什么是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对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二是文化自信需要工匠精神的坚持,因为文化建设不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一直需要钻石心态,工匠精神,在当前我们的互联网冲击下,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在这种情况下工匠精神越发显得它的主要意义,工匠精神是厚积薄发的文化,这样的文化是跟当前浮躁文化有点不相嵌入的,这就需要工匠文化,需要文化的坚持,需要持久的心态。三是文化自信需要讲好文化故事,有非常多传统文化,跟现代方式不太融合。四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在于创新,在于工匠精神。自信来源于进步和领先,如果不进步,不领先,哪来的自信?只有最好才有可能自信,不领先的文化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不进步的文化也难以自信。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东超就当代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工匠精神经过漫长的发展,尤其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提升扩充,形成了饱满、丰厚、完整的当代工匠精神。我国的价值观经过长期的演变,并通过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和归纳升华,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工匠精神提供了思想背景和关键内容。每个人都深刻受到自己所处时代价值观的影响。作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同时又是对近现代及当代中国实践的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影响到每个国人。作为技术人才,工匠们成长、生活、工作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对他们有深刻思想影响。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当代工匠们获得了远远超越历史上同行们的社会信息量,社会主流思想对于他们的渗透和带动非常大。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融入他们的生活工作观念。二是当代工匠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领域和展现例证。首先,当今中国加强工匠精神的建设是时代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正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和前进,需要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来推动和实现这一转变。形成庞大且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工匠阶层和技术人才是未来数十年我国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工匠人员职业观念中的某些困惑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引领。随着社会思潮多元化的汹涌澎湃,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势必也会受到异质思潮某种程度的影响,对于职业发展和技术提升产生某些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