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赵健杰:提升工运期刊宣传报道新境界——纪念《工会信息》杂志创刊30周年
今年6月1日,是《工会信息》杂志创刊30周年纪念日。
首先,我代表《工会信息》杂志全体同仁,向30年来为《工会信息》杂志的成长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广大工会干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工会信息》杂志是全国总工会主管、工人日报社主办的全国性工运期刊。它创办于1988年6月1日。
30年前的1988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10年的非凡历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伴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脚步,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走向,是向市场竞争主体转换;国有企业的职工,其身份也逐步由企业人向社会人转换。劳动关系领域显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为新时期工会工作带来诸多新挑战和新课题。为了增强历史新时期工会信息传播力度,增大历史新时期劳动关系和工会工作的研讨力度,为工会干部获取资讯、交流经验、探讨业务提供媒体平台,《工会信息》杂志于1988年6月1日创刊了。创刊初期的《工会信息》为半月刊,48页,黑白套红封面,内容编排、版式风格呈现内部资料的特性。
时光荏苒,转瞬间,30年过去了。30年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劳动关系的变化和工会工作的发展,《工会信息》杂志编辑部始终遵循着忠实记录劳动关系的演变历程、工会工作的实践轨迹,全面展示工会组织的工作经验、工会干部的理性思考的办刊初衷,编辑、经营这本工运期刊。近几年来,围绕党政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适应工运事业的新发展、工会读者的新需求,又加大了对杰出职工的报道力度,加大了对国史、党史、工运史的宣传力度,在打造工运期刊的政策高度、理论深度、业务广度、知识厚度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以期做到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地报道工会工作,同时为工会干部提升综合素质搭建阅读平台。近几年来,《工会信息》杂志在增强期刊的政治导向性、业务指导性、知识性、必读性、可读性的同时,还着力提升期刊的可视性,通过符合审美规律和适应读者阅读变化的外封设计、内文页版式设计,增强期刊的画面感和影像感,丰富期刊的审美内涵,展示期刊的时代风貌和个性色彩。截至目前,《工会信息》杂志已经连续出刊755期,为30年来我国工会工作,发挥了平台展示和历史存照的作用。至今,《工会信息》杂志业已成为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全国性工运期刊,月度发行量保持在14万份左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工会信息》杂志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在全国总工会和工人日报社的坚强领导下,继承传统,务实工作,开拓进取,提升期刊宣传报道的新境界,以更好地服务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
保持期刊传统优势
《工会信息》杂志的传统优势,是信息汇集。我们将工会信息划分为动态类信息、经验类信息、调研类信息、言论类信息、人物报道信息、视觉信息等,并确定了信息文稿选取和编辑的标准,即“动态类信息有亮点,经验类信息有特色,调研类信息有深度,言论类信息有见解,人物报道信息有故事,视觉信息图文并茂地报道工会工作”。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工会信息》杂志很好地贯彻了这个选稿标准和编辑方针,使得“信息汇集”这个传统优势得以保持并发扬光大。亮点、特色、深度、见解、故事和影像,形成《工会信息》杂志办刊的鲜明特色。也正是由于此,在新媒体日益改变读者阅读习惯的情势下,《工会信息》杂志依旧能够继续前行,发挥传统纸媒的独特作用。
开辟《工会信息》阅读版
自2014年1月开始,为响应国家关于全民阅读的号召,助力学习型工会组织建设、助力广大工会干部提升综合素质,同时也是为了增加《工会信息》这本工运期刊的知识厚度,《工会信息》杂志开辟阅读版。阅读版的内容,涉及党史、国史、工运史、劳模史以及各类历史文化知识,通过阅读平台给工会干部上党课,普及工运史和国史知识。目前已出版50多期,涉及文字量250万字以上。具体而言,“工运史话”“劳模故事”栏目,系统地介绍中国工会的历史发展脉络、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系统地介绍历次劳模表彰大会的情况和我国劳模工作的历史。这在中国工会期刊中属于“首创”,对帮助工会干部了解和熟悉我国工会历史,牢记初心,继承传统,不忘使命,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地推进新时期我国工会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党史和国史内容,则着重介绍重要的党史事件、党史人物,重点介绍近代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重要历史往事、杰出历史人物和民生精彩故事,以期起到增进读者知识、开阔读者视野的办刊初衷。
《工会信息》阅读版自开办以后,始终坚持弘扬正能量、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的价值取向,期刊内容融政治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基本做到了工会干部一卷在手,能知政经大事,能解历史国情,能晓前端理论,能长工运知识。因而深受工会读者的喜爱。目前,《工会信息》阅读版已经成为许多工会读者的“必读期刊”。
让杰出工人上封面、普通职工上封底
2011年1月开始,《工会信息》杂志进行改版,变过去的黑白外封为彩色外封,内文页增大视觉报道的力度。杂志的外封刊登什么?我们认为,工会组织的服务对象是广大职工群众,工运期刊宣传工会工作,落脚点也是在广大职工群众。因此要让全国劳模、大国工匠等杰出职工上封面,让优秀的普通职工上封底。
自该年1月开始,《工会信息》杂志在全方位报道工会工作的同时,开辟了“封面人物”栏目,采取封面链接内文的方式,展示全国劳模、大国工匠的职业风采,讲述全国劳模、大国工匠的精彩故事;同时在期刊封底,以图文报道的形式,讲述普通职工的职业成就。自栏目和版面开辟以来,已经有百位以上杰出职工、普通职工登上《工会信息》杂志的封面和封底,近百位杰出职工的精彩故事得以让广大读者分享。
让杰出工人上封面,让普通职工上封底。我们通过视觉宣传方式,聚焦不同行业职工敬业爱岗的瞬间和片段,拉近工运期刊与普通职工的距离,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进一步凸显工运期刊为工会服务、为职工服务的办刊宗旨。
经营“以案说法”专栏
一本好的期刊,要有品牌专栏来支撑。在《工会信息》杂志的专栏中,“以案说法”就是一个深受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喜爱的品牌专栏。
《工会信息》杂志自2011年1月开辟“以案说法”专栏,至今已经有6年多了。开辟“以案说法”专栏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凸显工运期刊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的职能,为工会组织帮助职工依法理性维权,提供法律上的参照。开辟“以案说法”栏目,在全国性工运期刊属于首创。本栏目的专栏作者,是原镇江市总工会的刘业林。刘业林同志长期从事工会法律工作,深谙劳动法律,具有丰富的维权经验,是工会法律工作者中的专家型工会干部。自从刘业林同志担任“以案说法”栏目的专栏作者,6年多来笔耕不辍,共为专栏撰写了近200篇普法文章,每一篇都是依据劳动关系纠纷具体案例释法说理的呕心之作。栏目所载文章,深接地气、服务职工、释法精准,获得包括全总领导在内的各级工会组织的好评,作者刘业林同志,也因其在工会法律工作中的卓越表现,获得全国普法先进个人称号,现在已是镇江市社科联的副主席、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目前,“以案说法”栏目在刘业林同志的坚持下,继续开办,已成为《工会信息》杂志的一个品牌专栏。所刊文章也已经结集出书——《劳动维权成功百例》,由中国工人出版社于2017年3月出版。
着力培育作者队伍
近代教育家梅贻琦说得好,一所大学,重要的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报纸期刊亦是如此。办好一本期刊,培育作者队伍,延揽专家型作者为期刊贡献才智,是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工会信息》杂志始终重视培育作者队伍,并在编辑工作中注意发现优秀作者。近十几年来,一批优秀的作者逐渐被我们“发现”,并成为《工会信息》杂志写作团队的中坚力量。这如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原全总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原全总基层工作部部长郭稳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赵健杰、王永玺、戴文宪,江苏省总工会钮友宁,镇江市社科联副主席刘业林,苏州市总工会翟剑,以及张刃、姚荣启、赵薇、郑莉、张锐、彭文卓、王君东、徐志良……言论随笔作者刘文宁、陈晓燕、张立新、董柏云、伏在江、陶余来、邹最东……视觉作者张景义、杨登峰、王伟伟、鲍赣生、王鑫……正是由于有了一支优秀的作者团队,《工会信息》杂志才能不断地提升办刊质量和期刊品质。
维护好期刊发行客户群
《工会信息》杂志的经营思路,归纳为“打品牌,织网络,求发展”。打品牌,不言而喻就是培育期刊品牌,经营好期刊的内容;求发展,就是依托创新谋求期刊的可持续发展;织网络,则是维护好期刊的客户群。
30年来,《工会信息》杂志十分重视“织网络”的工作,带着感情去精心维护庞大的期刊客户群。我们通过一年一度的全国工会好信息评选活动,检阅年度工会信息的成果,奖掖那些为工会信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会工作者;我们通过举办各类会议,研讨劳动关系热点话题,征集客户对办刊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通过调研走访,了解实际情况,拉近和各级工会组织的距离;我们通过热线联系制度、售后服务制度,及时征集客户反馈意见,作为提高办刊质量、搞好售后服务的依据。尤为重要的是,几代杂志人都能够将读者和客户作为编辑部的好朋友,想读者、客户之所想,思读者、客户之所需,解读者、客户之所难,与广大读者和客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也是《工会信息》杂志在工运媒体市场不断变化的情形下,依旧保持发展势头的重要因素。
正是由于我们注重培育期刊客户群,《工会信息》杂志得到了一大批忠实客户的尊重、关爱和支持。就省级工会组织而言,江苏、四川、浙江、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西等工会组织,多年来,对《工会信息》杂志不离不弃,关爱支持有加;就地市级工会组织而言,泰州、南通、苏州、无锡、扬州、徐州、镇江、淮安、盐城、杭州、绍兴、宁波、成都、达州、泸州、广元、晋中、吕梁、晋城、唐山、石家庄、烟台、潍坊、郑州、三门峡、汉中、南昌、福州、昆明、贵阳……多年来,对《工会信息》杂志的发行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就县市区工会组织而言,姜堰、兴化、靖江、泰兴、丹阳、崇川、高港、江阴、昆山、如东、如皋、海门、启东、通州……对扩大《工会信息》杂志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努力工作,成效显著;就大企业工会组织而言,华北油田、晋城煤业集团、霍州煤电集团、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石油管理局……给予《工会信息》杂志的发行工作以巨大帮助。
在此,我代表《工会信息》杂志全体同仁,对多年来关爱、支持我们发行工作的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受报刊清理规范的洗礼
自2016年年初开始,全国总工会对所主管报刊进行清理规范,全总党组、书记处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这项工作是全总改革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为此成立全总清理规范报刊杂志和社团工作小组。当时,全总主管的报刊共15家,《工会信息》杂志是其中一家。经过半年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清理规范工作取得巨大成果,停办了8家报刊,包括《中国职工科技报》《工会工作通讯》《工运研究》《当代劳模》《中国工会(英)》《中国劳服事业》《中国职工教育》《现代企业文化》,最终重组保留下来的全总主管报刊共7家,其中就包括《工会信息》杂志。这是全总领导对《工会信息》杂志办刊的充分肯定,编辑部全体同仁倍感振奋,同时也感到肩上的压力巨大。同年6月底,全总第51次书记处会议决定,将全总机关刊《中国工运》杂志移交给工人日报社主办,报社决定将《中国工运》编辑部和《工会信息》编辑部整合为期刊中心,集中力量培育两刊品牌,由我担任中心主任和两刊总编辑,并全权负责《中国工运》杂志的交接变更工作。全总报刊清理规范工作成效显著,获得好评。为此,全国妇联机关刊《中国妇运》杂志的负责人专门登门拜访,向我了解情况,以便推进《中国妇运》杂志的改革。
在全总主管报刊清理规范工作结束后,《工会信息》杂志与《中国工运》杂志在定位上进行了区分,其中,《中国工运》杂志作为全国总工会的机关刊,进一步加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全总重点工作部署、全总重要工作资讯、中国工会全局性工作的报道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工运理论探讨交流的力度,以充分发挥其作为全国工会工作指导性期刊的职能作用;《工会信息》杂志则强化其作为各级工会组织间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研讨问题、学习知识的横向交流平台和阅读平台的作用。简言之,就是《中国工运》杂志侧重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工会信息》杂志侧重报道广度、知识厚度。
两年来,《工会信息》杂志在重新定位下,继续发挥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横向交流和阅读平台的作用,与《中国工运》杂志明确分工,合理定位。通过努力,彰显两刊“高、深、广、厚”的媒体特色,以更好地满足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的阅读需求。
回首《工会信息》杂志30年不平凡的往事,不能忘却那些曾经为这本期刊付出心血的几代“杂志人”,已经去世的老主编马世昌、发行部主任李振京,已经退休的老主编李艾玲、姚荣启,副主编孙胜柱、韩森、陈建妹、牟爱玲,以及王宏铭、王增耀、欧阳、马云鹏、刘秀茹、何连生、祝鸿文、王汝、张军华、吴晓梅、赛娜……正是几代“杂志人”的共同努力,《工会信息》杂志才能够在30年的漫长岁月里不断成长,不断发展;不能忘却30年来为《工会信息》杂志的宣传、发行作出巨大贡献的各级工会干部,正是因为有广大工会干部一路伴行,共同培育打造这份工运期刊,才使得《工会信息》杂志在全国工会领域具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工会信息》杂志全体同仁将不忘初心,继承传统,牢记使命,继续为中国的工运事业殚精竭虑、努力工作,为我国的工运事业服好务,为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服好务,发挥好工运期刊应有的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