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体教融合育英才 青春逐梦绽芳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体育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纪实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闻网

体教融合育英才 青春逐梦绽芳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体育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纪实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目标任务,提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号召,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大力推进五育融合导向下的体育工作创新发展。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守“身心健康,强健体魄”的宗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等系列文件精神,将体育教育置于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明确其既是基础亦是核心组成部分的定位,努力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体育教育工作体系。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全面优化体育育人环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取得了丰硕成果。

课程体系多元赋能,搭建个性化成长舞台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舞台,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塑造健全人格。”这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体育课程建设坚定不移的核心理念。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具有养德、益智、勤劳、尚美的育人作用。近年来,学校重视体育在 “五育并举”中的筑基作用,进一步丰富以体育人内涵,以体树德、以体增智、以体育美、以体促劳。学校为本科4个年级量身打造了独具特色、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大一阶段开设以体能素质和三大球、武术为主的基础课程,帮助学生打牢运动基础;大二设置丰富多样的健身、娱乐类选项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体育需求;大三至大四则开设公选课,保障学生能够持续参与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从足球、篮球、排球等传统热门项目,到飞盘、骑行、素质拓展等新兴时尚运动,20余门体育课程共同构成了民族传统、形体塑身、户外拓展、小球类和大球类五大系列课程群。这些课程既彰显了时代性、教育性、发展性,又兼顾了实用性、多样性、民族性,充分展现了学校的体育教育特色,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助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竞赛社团双轮驱动,点燃校园运动激情

在学校的体育育人蓝图中,竞赛与社团犹如两个强劲的引擎,共同驱动校园体育蓬勃发展,让体育精神在校园中熠熠生辉。学校组建了田径、篮球、飞盘等十余支校级代表队,坚持常年训练,在各级赛事中屡创佳绩,为校争光。

2023年,学校在北京市高校体育竞赛中大放异彩,211余人次跻身参加项目的前八名。在首都高等学校第一届体育运动大会上,学校勇夺乙组第七名的优异成绩。同年,学校教师团队在全国总工会机关第九届运动会中表现卓越,斩获12金、7银、2铜,荣膺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2024年,学校体育健儿乘胜追击,216人次在北京市级赛事中获奖;在飞盘、沙滩排球等6项团体赛中夺冠;在藤球比赛中包揽5个单项第一名;登山队更是蝉联十三届大学生越野攀登赛学院组冠军。截至2025年6月,学校已有223人次在15大项比赛中获奖,摘得首都女子沙滩排球、女子佩剑团体赛桂冠;荣获首都高校男子排球比赛、首都高校女子篮球比赛第二名;在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铁人三项赛、毽球比赛等赛事中,多个单项挺进前八名。累累硕果,正是学校体育教学深入践行 “学会、勤练、常赛”机制的生动体现。常态化的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竞技中不断超越,淬炼出顽强拼搏的精神意志和健康向上的体育道德风尚。

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积极组织各类师生体育赛事,年均开展包括两次校运动会在内的师生体育赛事 30 多场,每年吸引近五千人次参与体育活动。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参加全总运动会、涿州市全民运动会等社会体育活动,充分展示学校全民健身成果,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厚植师资建设根基,体育育人硕果盈枝

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全方位的进步,受到了北京市及学校师生的认可和好评。 背后离不开体育教师们的默默耕耘和无私奉献。

体育教师们在深耕课堂、努力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追求自我能力素质提升。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以中青年教师队伍为主,包括国际级裁判1名,国家级裁判2名,9大项国家一、二级裁判12名,1人拥有国家级认证教练员证书。在近三年的学生评教中,体育教师平均分均达到 92 分以上,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认可。在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体育教师先后获得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优秀奖1次。岳欣老师在首都高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 “三能” 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教学能力;盖清华副教授担任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柔力球委员会执委、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体育舞蹈协会副主席;刘峰老师担任体育舞蹈协会竞赛部主任。他们不仅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以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无私的敬业精神影响和激励着学生,为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荣誉表彰方面,学校连续五次荣获北京市教委贯彻实施《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优秀学校” 称号;连续九年荣获首都高等学校阳光体育联赛“朝阳杯”优胜奖,并于2018年同时获得 “阳光杯”。学校分管体育工作的刘玉方副校长、刘路刚副书记先后荣获体育工作 “优秀校长” 称号。这些荣誉既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充分肯定,也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在组织保障方面,学校构建了协调有力、分工合作的组织机制。自2003年转制升本以来,面对体育教育发展初期的种种困难,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积极支持成立了学校体育委员会,负责协调二级学院和相关部门,共同解决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体育教育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同时,学校一直大力支持体育教学工作。过去三年,学校投入250余万元用于开展体育活动。为改善体育教学条件,优化体育运动环境,学校先后新建了涿州校区气膜体育馆,翻新了涿州校区田径场,扩建了室外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今年,学校投资1239万元翻建北京校区田径场,并规划投资1.1亿元修建涿州综合体育馆。这些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体育锻炼场所,优化了学校运动空间,为学校体育教育创新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紧跟国家战略,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昂扬的姿态、坚定的信念,进一步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建强师资队伍、弘扬体育文化,不断提升体育教育水平,大力推进体育工作创新发展。学校将在深入推进五育融合育人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体育育人价值,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磨练意志,进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中劳体育力量!


(公共教学部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