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理事会暨2025年学术年会在吉林长春召开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闻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理事会暨2025年学术年会在吉林长春召开

10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吉林大学承办的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理事会暨2025年学术年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本次年会以“智创未来 劳育新人: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守正与创新”为主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监事会监事长孙维杰,吉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方向春,劳动教育专委会理事长、我校党委书记刘向兵,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丁世海,长春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周继锋,专委会副理事长、苏州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根华,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委员、“一带一路”国际商学院执行院长宋大我,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专委会秘书长李珂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劳动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专委会会员单位代表1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李珂主持。

孙维杰在致辞中指出,劳动教育专委会作为学会最具活力的分支机构之一,始终紧跟学会步伐,在理论研究上搭建高端平台;在实践推进中打造系统化培训品牌;在智库建设上为政策制定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与专业研判。当前高等教育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深刻变革,劳动教育面临着服务国家战略、适应技术变革、满足学生需求的三重使命:一是学习贯彻好全国教育大会、《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进一步提高加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二是主动融入高等教育发展大局,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三是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创新劳动教育工作模式。

刘向兵在致辞中表示,建设教育强国不仅在于教育规模的扩张、教育资源的聚集,更在于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更显突出。作为劳动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提升高校劳动教育的育人实效。

方向春分享了吉林省在劳动教育领域的政策推进与实践探索,并指出,吉林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劳模资源,应讲好劳模故事以增强教育感染力。丁世海介绍了吉林大学积极构建“工会+高校”协同育人模式,打造“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的成功经验。周继锋指出,工会组织在推动劳动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并介绍了长春市总工会与吉林大学共建劳动教育中心的成果。

会议期间,刘向兵还受邀赴吉林大学鼎新青年论坛,为吉林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做题为《弘扬“三种精神”: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修课》的主旨报告。他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精神”重要论述的形成过程,系统阐释了弘扬“三个精神”对落实社会主义制度要求,驱动中国式现代化、赋能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重要价值,并从以劳动精神筑牢立身之本、端正奋斗之态,以工匠精神追求卓越之技、锤炼核心竞争力,以劳模精神升华人生境界、培育家国情怀三个方面指明了青年大学生践行“三个精神”的可为路径。

上午主旨报告环节,我校副校长李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院党委书记林波,吉林大学东北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印生、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纪明作专题报告。下午,来自9所院校的14位学者作了平行论坛分享。

会上,完成了教育部劳动教育与劳动实践课程虚拟教研室数字助教智能体的正式上线发布;召开了劳动教育专委会第一届第四次理事会,80余名理事单位代表审议了2025年专委会的工作报告、财务报告;还举办了“三个精神”育人经验交流会。

10月17日,专委会组织召开了第一届第七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北方工业大学等20家新增会员单位名单以及2026年度活动计划;传达学习并研究专委会落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分支机构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具体方案和工作举措。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