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传承精神,续写华章——公共教学部党总支赴红旗渠与殷墟博物馆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激励全体党员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10月16日,公共教学部组织全体党员奔赴河南安阳,开展了以“传承精神,续写华章”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先后参观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和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博物馆,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精神洗礼与历史文化教育。

活动的第一站来到了红旗渠,实地踏勘了红旗渠主干渠的标志性工程。看着穿山而过的渠水,感受着一锤一钎凿出的痕迹,大家无不为林县人民“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豪情壮志所震撼。在红旗渠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简陋的劳动工具、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动再现了当年十万修渠大军克服万难、创造奇迹的壮阔历程。

在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前,本次活动迎来了一个庄严肃穆的高潮。面对奔流不息的渠水和陡峭如削的绝壁,在刘峰老师的领誓下,全体党员干部整齐列队,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时刻以红旗渠建设者为榜样,将入党誓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红旗渠精神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成为推动公共教学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平凡的教书育人岗位上,攻坚克难,无私奉献,践行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活动的第二站走进了殷墟历史博物新馆与旧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


新馆以“庄重、大气、富有地域特色”为基调,为沉睡三千年的古老文明打造了一个与之匹配的“新家”。在宽敞明亮的展厅中,全体党员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借助高科技+沉浸式”的展陈方式,殷墟博物馆将考古遗址、青铜器、甲骨文与玉器等珍贵文物进行了史诗般的呈现。“伟大的商文明”展厅的司母戊鼎(后母戊鼎)等国之重器在全新的展陈灯光下更显威严雄浑,其精美的纹饰与巨大的体量,直观感受到青铜时代登峰造极的铸造技艺和王权礼制的森严。在“甲骨文发现展”,通过巨幅沉浸式数字影像,古老的甲骨文字仿佛被“激活”,在墙壁与地面上“舞动”,生动演绎着汉字源头的神秘与魅力。同志们驻足于一片片刻辞龟甲之前,无不为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脉感到深深自豪。



此次殷墟之行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我们要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将文化自信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本次主题实践活动,是一次“红色精神”与“古色文明”的碰撞与交融。红旗渠精神赋予了大家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力量,而殷墟的厚重历史则夯实了大家文化自信的根基。全体党员一致认为,这次学习既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也是一次行动的感召。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此次学习的成果带回课堂、融入工作,把红旗渠精神内化为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坚定的文化自信转化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深厚底蕴。公共教学部党总支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巩固学习成果,引导全体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传承伟大精神,续写育人华章,为学校的事业发展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 202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教学部

北京校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 45 号,100048

涿州校址: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东城坊镇,072750

京ICP备1704029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5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