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月“赏非遗宋锦,扬工匠精神——中劳宋锦手工坊”活动圆满落幕
由公共教学部组织的“赏非遗宋锦,扬工匠精神——中劳宋锦手工坊”劳动教育月兼美育活动,于4月25日在北京校区闻道楼顺利举行。来自七个院系的27名学生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
手工坊活动中,同学们首先聆听了非遗宋锦国家级传承人钱小萍老师的生平故事,感悟了精益求精、专注执着、创新进取的工匠精神。宋锦起源于春秋,形成于宋朝,鼎盛于明清,因其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被称为中国的“锦绣之冠”,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广西壮锦,并称我国四大名锦。
1939年出生的钱小萍老师,一生致力于宋锦织造技艺的恢复、发扬和传承。她仅凭一片从古玩店找来的残锦,克服重重困难,不仅复原了宋锦花楼织机,更是复活了宋锦织造技艺,使无数宋锦经典作品再次重现人前。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更加增添了钱老师作为传承人的使命感。“如果守旧不变,年轻人是不会喜欢的。古老的宋锦应该与时俱进。” 钱老师说。现在的宋锦织造不仅已经使用了电子提花织机,而且还创新地融合了非遗螺钿等工艺。2021年,钱小萍老师团队将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的油画搬上织机,实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跨时空交流。2023年,钱小萍老师开办了“钱小萍丝绸织物设计研修班”,培养宋锦的后备力量和接班人。
接下来的“赏宋锦之美”环节,活动组者汤宝莉老师不仅为同学们带来了大量的宋锦面料,还逐一为同学们讲解了华美的宋锦纹样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元素和内涵。如,传统纹样八达晕,象征着四通八达,财运亨通;宝相花,象征着富贵美满、圣洁崇高;龟背纹,象征着健康长寿、吉祥如意。大家不仅惊艳于宋锦纹样之美,更是被古人心中那份企盼美好的心愿所折服。
同学们穿着汤老师带来的华美宋锦服装,成为了宋锦展示模特,大大增加了活动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汤老师还带来了少量蜀锦面料。蜀锦比宋锦历史更为悠久,起源于先秦时期,汉唐达到鼎盛,花纹样式风格独特,彰显古蜀文化特征。汤老师表示,以后有机会还会为学生开设蜀锦手工专场。
最后的“劳动初体验”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高潮。同学们纷纷挑选了自己心仪的宋锦布料和金属底坯,三五成群,开始了手工制作。从画模具,到选花位,再到缝合、粘贴,互相帮助、精工细作,同学们亲手制作了自己的专属胸针、发夹、头绳、吊坠等。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精美绝伦的小装饰品,不仅承载了传统美学,也让同学们亲身体会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