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专业介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外语教学部的前身是基础部外语教研室,为适应学院转制升本后各方面对外语教学的更高要求,2004年底学院将外语教研室升格为外语教学部。外语教学部一直承担着全院的外语教学任务,把为我校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作为主要任务。

外语部教师团队由19名在职教师组成。年龄结构合理,50岁以上的2名,40岁以上的5名,30岁以上的9名,30岁以下3名。这种以中年教师为中坚、以老年教师为后盾、以青年教师为后备补充力量的梯队年龄结构,一方面保证了教学团队拥有较为深厚的学术功底,另一方面通过梯级传帮带,使团队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旺盛的教学热情。

外语教学部的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和学院有关文件精神,严格坚持按教学大纲授课,科学规划,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在2007年7月教育部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颁布后,外语教学部积极追随教育部的新规划,适时调整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外语教学部采用“任务教学法”和“主题教学法”,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强调将听说教学与读写教学结合起来,根据教学内容,充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听说机会。除了语言知识的传授,我们还很重视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的培养。比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努力创造提供西方各民族如何进行交际的情景和语言,全方位地展现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社会哲学等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有益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水平,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提高,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这种集知识与趣味于一体的文化导入,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有助于跨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欢迎。

外语部教学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能力,多年来承担了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院级重点项目、院级青年项目等研究课题。出版过《英语学习策略》、《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大学英语拓展阅读教程》等多部著作和教材。近年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多篇论文被转载。


体育教学部前身是体育教研室隶属基础部,2016年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组织机构,学校将体育教研室升格为独立设置的处级单位,为学校的二级管理部门,负责全校的所有体育工作,包括体育教学及科研、竞赛训练、体育社团活动、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体育活动等。在学校的相关教育方针指引下,体育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和《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明确体育在整个大学教育中既是基础亦是核心组成部分,大学体育的发展就是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配合我校“十三五”规划目标,大胆进行学校体育工作改革,进而使每位大学生形成健康意识、掌握健身方法,拥有强壮体魄,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

体育教学部共有12名专职体育教师,专职教学秘书1人,管理及服务人员13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5人、助教2人。学历水平硕士学位占83%,学士学位占17%。拥有国际级裁判1名,9大项14个国家一、二级裁判,5个国家级教练员。国家一级运动员1名。


人文艺术教育中心设立于2018年底。最初依托文化传播学院的师资力量,隶属于文化传播学院。成立之初,艺术教育中心有两名专职教师,后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调动三名专职教师。2023年底,学校大规模调整院系机构设置,人文艺术教育中心被合并到公共教学部。艺术教育中心的指导思想是以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以提升学生艺术的理解力、感知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中外优秀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教育主要内容,是集审美教育、素养教育、立德教育与创新教育为一体的美育教学。

人文艺术教育中心现有教职员工5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2人;4人获得博士学位,1人获得双硕士学位。有出国留学和访学经历的3人。目前开设课程涵盖涵盖了书法、音乐、钢琴等领域,如:《书法》《世界音乐文化》《西方古典音乐赏析》《大学音乐欣赏》《多声部歌唱与节奏韵律》《钢琴》等。



© 202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教学部

北京校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 45 号,100048

涿州校址: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东城坊镇,072750

京ICP备1704029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5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