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培养» 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日期:2018-09-25浏览:52468

课程中文名称: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课程英文名称: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课程类别:公共管理核心课程

                理论课程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学分学时: 2学分,32学时

预修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研究为重点,以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性特征为认识基础,逐步展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等问题的讲解和讨论。课程教学采取“分专题”的方式,突出了理论教育的专题研究,使课程具备了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目标:培养研究生正确认识和把握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

课程要求及考核方式:论文

课程成绩构成:论文成绩综合课堂表现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顾海良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讲座》,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2016

参考书目及文献:

1.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1983年4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3.《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年10月10),《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

4.江泽民,《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6.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11日;

7.《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1年10月25日;

8.党的十七大报告

9.党的十八大报告

10.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

1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

14.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

15.《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2年2月15日;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新时代面对面》,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2018;

18. 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9. 阿玛蒂亚森,《贫困和饥荒》,商务印书馆,2001;

20. (美)卡森著,《寂静的春天》,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1.(美)丹尼斯 米都斯等著,《增长的极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2.余谋昌,王耀先主编,《环境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9

17.

24.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共产党为什么能》,新世界出版社,2011

25.马克思:《1848到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6.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7.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8.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9.【美】萨托利:《民主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

 

 

课程框架:

序号

名称

学时

总学时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导  论

 

3.6

3

0.6

专题一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3.6

3

0.6

专题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6

3

0.6

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3.6

3

0.6

专题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6

3

0.6

专题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3.6

3

0.6

专题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3.6

3

0.6

专题七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3.6

3

0.6

专题八

当代中国与世界

3.6

3

0.6

 

 

第一讲  导论

 

学时分配:3学时课堂讲授,0.6学时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理论讲授内容: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问题;

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实践环节:无 

案例讨论: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第二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学时分配:3学时课堂讲授,0.6学时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了解当代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和阶段变化;

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理论讲授内容:一、中国最大的国情——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三、关于“四化”——中国离发达水平有多远?

实践环节:

案例讨论: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和立足于社会主义初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与最大实际?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学时分配:3学时课堂讲授,0.6学时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认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 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环节

理论讲授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基本内涵;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

三、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实践环节:

案例讨论:

思考题:结合案例,探讨公有制与私有制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各自的优劣。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学时分配:3.6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理论讲授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积极妥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案例讨论结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思考题:如何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学时分配:3.6

教学重点:理解中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及其形成,掌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义,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底气。

教学难点:

中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及其形成,身体力行地构建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理论讲授内容:

一、什么是文化

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

三、中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是如何形成的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底气

五、提高文化软实力事关国运

六、树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实践环节: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闭幕式日本8分钟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案例讨论:公共安全文化

思考题:如何理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文化底蕴?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学时分配:3学时课堂讲授,0.6学时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2.明确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着力点。

教学难点: 社会建设的内在逻辑,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理论讲授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制度;

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实践环节:

案例讨论:结合贫富差距、就业、住房等社会问题,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思考题:

1、怎样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2、如何在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七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学时分配:3学时课堂讲授,0.6学时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生态文明的内涵;保护生态文明就是保护生产力;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

教学难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理论讲授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实践环节:地点:教室 

         

案例讨论:

思考题:

1、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

2、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热点之一,请谈谈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认识。

3、中国应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个人能做出什么贡献?

 

第八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

 

学时分配:3.6

教学重点:全面从严治党

教学难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

理论讲授内容:一、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基本理论

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

三、全面从严治党

实践环节:调研单位党建状况

案例讨论: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思考题:1. 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历史使命?

         3.怎样理解全面从严治党?

 

第九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学时分配:3.6学时

教学重点: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新变化,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方针政策。

教学难点: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新变化,新形势下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

理论讲授内容: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案例讨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思考题:新形势下我国如何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