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中文名称: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Retrieval & Paper Writing
课程类别:专业领域选修课
授课对象:MPA硕士研究生
学分学时:1学分,16学时
预修课程: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劳动关系学
课程简介: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是关于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文献的意义作用、获取途径与常用工具,了解论文写作基本流程与要求,掌握论文基本结构与写作要求等内容,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完成论文选题与写作、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与逻辑关系,对课程体系有一个总体认识和把握。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献检索的意义作用、获取文献的途径,掌握常用工具与操作方法;掌握论文写作流程与论文结构,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教学的全过程始终注意紧密联系实际论文写作与工作需要,引领学生运用相关知识与方法完成文献检索、阅读、分析与综述,掌握论文一般结构与要求,切实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
要系统、准确、全面地阐述工作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在教学当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整个教学既规范严谨,又通俗易懂。课堂教学着重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评和讨论小结。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教师必须做好引导与解释,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2.实践教学
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实践教学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教学中安排必要的作业和课堂讨论,给学生联系实际、理论分析和文字表达及口头表达的机会,并通过有关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对基本原理与实务操作的理解和把握。
课程要求及考核方式:
学生应对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劳动关系学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保证课堂出勤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程作业等教学环节。
本课程考核采取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相结合方式进行。
1.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成绩等部分。其中作业以书面形式完成,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讲评。
2.期末考试。实行课程论文的形式,目的是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课程成绩构成:
本课程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合计100分。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邓富民,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王雨磊,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张涛,图书馆利用与文献检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课程框架:
第一讲 文献检索
学时分配:4课时
教学重点:文献来源与检索工具
教学难点:文献工具的使用
理论讲授内容:文献的基本含义、作用意义;文献类型与文献来源;文献检索工具介绍与使用。
实践环节:确定一个主题,运用学校电子资源,查阅相关文献
案例讨论:
案例一:不同文献来源的特点
思考题:
1.文献的作用与意义是什么?
2.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有哪些?
第二讲 文献综述
学时分配:4课时
教学重点:文献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文献综述写作方法
理论讲授内容:文献阅读方法、文献整理工具介绍与使用;文献综述的流程、写作方法、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实践环节:完成一份文献综述,并进行讨论
案例讨论:
案例一:评析《工人集体行动的研究现状综述》
思考题:
1.如何阅读文献?
2.文献综述的流程是什么?
第三讲 论文写作
学时分配:4课时
教学重点:论文开题报告与要求
教学难点:论文选题原则与注意事项
理论讲授内容:论文写作的目的与意义;论文管理流程;论文写作原则、流程与规划;论文选题原则与注意事项;论文开题报告与要求。
实践环节:评析开题报告的优缺点
思考题:
1.根据论文管理流程,如何规划自己的论文写作过程?
2.如何完成论文选题工作?
第四讲 论文规范
学时分配:4课时
教学重点:论文结构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正文结构要求与常见问题
理论讲授内容:论文结构的主要内容;论文标题要求与规范;摘要的写法与要求;正文结构要求与常见问题;行文格式与规范。
实践环节:评述论文的写作规范
思考题:
1.一般的论文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2.如何认识行为格式与规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