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培养» 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教学大纲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日期:2018-09-21浏览:52468

课程中文名称: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课程英文名称:Labor Law and Social Security Law

课程类别:专业领域必修课/理论课程

授课对象:MPA硕士研究生

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

预修课程:劳动关系学、社会学、集体合同制度等

课程简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和法学分支学科,在我国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和劳动法制建设的发展,劳动法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和重要。本课程在本专业的地位尤为突出和重要,是保证特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课程主要讲授劳动法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主要包括劳动法基本理论、就业促进制度、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工资制度、工时和休息休假制度、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职业安全卫生、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制度、劳动监督检查以及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劳动争议处理等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劳动法与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系统掌握劳动法与社会保险法的基本法律制度,并具有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树立公平正义、服务劳工的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以后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并辅以案例研讨、论文写作、法院旁听等教学实践活动。

课程要求及考核方式: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

课程成绩构成:平时作业40%,期末考试60%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1、林嘉,《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版,2013

2、黎建飞,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3版,2013

参考书目:

1.王全兴,《劳动法》,法律出版社,第4版,2015

2.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机制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3.董保华.《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4.黄越钦著,《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5.姜颖著,《劳动合同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

6.谢增毅,《劳动法的比较与反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7.董保华,《社会保障的法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郑尚元,《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的现代化----中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与前瞻》,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课程框架:

                        第一讲  劳动法概述

学时分配:2课时

教学重点:劳动法的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劳动法基本原则和作用

理论讲授内容: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劳动法的概念

二、劳动法的地位

三、劳动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

四、劳动法的渊源和体系

五、劳动法学的发展

第二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确定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依据及其功能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 劳动法的作用

一、劳动法与生产力

二、劳动法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

三、劳动法与人权保障

四、劳动法与构建和谐社会

思考题:

1.简述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其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法有哪些作用?

第二讲  劳动法律关系

 

学时分配:2课时

教学重点: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理论讲授内容:

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点

二、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一、劳动者及其团体

二、用人单位及其团体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四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二、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

第五节 劳动法适用范围

一、主体范围

二、空间和时间范围

实践环节:

地点:教室;

学习内容:特殊劳动关系的认定

案例讨论:承包用工中的劳动关系认定

思考题:

1如何确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范围?

2.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有哪些劳动权利和义务?

                  

                  第三讲 就业促进法

 

学时分配:2课时

教学重点:特殊人群的就业保障

教学难点:就业歧视的治理

理论讲授内容:

第一节 就业促进制度概述

一、就业的概念

二、失业的概念

三、关于就业的立法概况

四、就业制度的模式

五、实现就业的方式

六、就业制度的原则

第二节 全球及我国的就业形势

一、世界各国的就业状况

二、我国的就业状况

三、就业与相关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特殊就业保障

一、妇女就业保障

二、残疾人就业保障

三、退役军人就业保障

四、少数民族就业保障

实践环节:

地点:教室;

学习内容:就业歧视的治理

案例讨论:女性就业歧视如何认定?

思考题:

1.我国对特殊就业有哪些保障措施?

2、简述我国对就业歧视行为的法律规制

 

                        第四讲  劳动合同法

 

学时分配:6课时

教学重点: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和解除

教学难点:劳动合同的解除

理论讲授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二、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

三、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别

四、劳动合同的立法概况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

一、劳动合同的形式

二、劳动合同的内容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

二、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

三、劳动合同的效力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一、劳动合同的履行

二、劳动合同的变更

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一、劳动合同的解除

二、劳动合同的终止

第六节 劳务派遣

一、劳务派遣法律关系

二、现行法律对劳务派遣的规定

实践环节:

地点:教室;

学习内容:劳动合同的解除

案例讨论:职工因不胜任工作被解除合同应当如何认定?

思考题:

1.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有哪些区别?

2.在签订试用期条款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3.劳动合同变更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4.简述劳务派遣立法的主要内容

 

第五讲  工时法

 

学时分配:3课时

教学重点:特殊工时制度、休息休假制度

教学难点:劳动基准法的性质

理论讲授内容:

第一节 劳动基准法概述

一、劳动基准法的概念

二、劳动基准法的性质

三、劳动基准法的体系和立法模式

第二节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概述

一、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概念

二、工时立法的意义

三、工时制度的立法原则

第三节  工作时间

一、标准工时

二、特殊工时

第四节 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

第五节 休息休假

一、休息时间

二、法定节假日

(一)探亲假

(二)年休假

实践环节:

地点:教室;

学习内容:带薪休假争议

案例讨论:如何认定未休年休假的责任和补偿?

思考题:

1.我国对延长工作时间有哪些主要规定?

2.我国带薪休假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六讲  工资法

学时分配:3课时

教学重点:工资与工资支付保障

教学难点:最低工资制度

理论讲授内容:

第一节 工资制度概述

一、工资的概念

二、工资的形式

三、工资分配原则

第二节 工资形式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年薪

第三节 最低工资制度

一、最低工资的含义和作用

二、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及调整

三、最低工资标准的适用范围

四、违反最低工资标准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 工资支付法律保障

一、工资支付的形式

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三、工资的代扣代缴

四、欠薪支付保障

五、工资支付的法律监督

实践环节:

地点:教室;

学习内容:加班工资争议

案例讨论:加班及加班工资如何认定?

思考题:

1.建立最低工资制度的意义?最低工资的确定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2.加班工资如何计算和支付?

 

                    第七讲  女职工特殊保护

 

学时分配:2课时

教学重点:女职工特殊保护的内容

教学难点:女职工特殊保护的实施和发展

理论讲授内容:

第九章 女职工特殊保护

第一节 女职工特殊保护概述

一、 女职工特殊保护的含义

二、女职工特殊保护的意义

第二节 女职工的特殊保护

一、女职工特殊保护的立法概况

二、女职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内容

三、女职工特殊保护的法律救济

四、女职工特殊保护的实施现状及改进

实践环节:

地点:教室;

学习内容:女职工三期保护的争议

案例讨论:女职工违法生育二胎单位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思考题:

1.试述对女职工特殊保护的意义。

2.女职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八讲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学时分配:3课时

教学重点: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规范

教学难点:用人单位的性质

理论讲授内容:

第一节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概述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概念

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性质

三、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立法概况和立法模式

第二节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效力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制定

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内容

三、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的程序

四、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

五、《劳动合同法》关于规章制度的规定

实践环节:

地点:教室;

学习内容:规章制度适用争议

案例讨论:用人单位能否以劳动者违反规章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概念和性质

2、用人单位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注意哪些内容?

 

第九讲   社会保障法概述

 

学时分配:1课时

教学重点:社会保障法层次和内容

教学难点:社会保障法的性质

理论讲授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第二节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 社会保障法的内容

第四节 社会保障法的发展及重要意义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之间的关系

2.社会保障法包括哪些内容?

           

 

第十讲 社会保险法

学时分配:4课时

教学重点:养老保险、工伤保险

教学难点:社会保险法的性质和完善

理论讲授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险法概述

一、社会保险法的概念及性质

二、社会保险法的发展历史

三、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原则

四、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

第二节 养老保险制度

一、养老保险的概念和形式

二、基本养老保险法律适用范围

三、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

四、养老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

五、养老保险的给付待遇

第三节 医疗保险制度

一、医疗保险的概念和立法

二、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

二、医疗保险待遇的内容

三、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

第四节 失业保险制度

一、失业保险的概念

二、失业保险的适用范围

三、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发放

四、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

五、失业保险待遇的给付期限

六、失业保险待遇项目及标准

第五节 生育保险制度

一、概念与特点

二、生育保险的社会功能

三、我国的生育保险待遇

第六节 工伤保险法律制度

一、工伤保险的概念

二、工伤的认定

三、工伤保险待遇

实践环节:

地点:教室;

学习内容:工伤保险争议

案例讨论: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如何认定工伤?

思考题:

1.社会保险制度有哪些特点?

2.试述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哪些种类?

4. 工伤保险事故应如何界定?

 

 

                第十一讲 劳动争议处理

学时分配:4课时

教学重点: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教学难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理论讲授内容:

第一节 劳动争议概述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

二、劳动争议的特点

三、劳动争议的分类

四、我国劳动争议的现状    

第二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一、协商

二、调解

三、仲裁

四、诉讼

实践环节:

地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旁听;

学习内容;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程序

思考题:

1.什么是劳动争议?劳动争议分为哪些种类?

2.处理劳动争议有哪些原则?

3. 如何完善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