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培养» 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

《职业安全卫生》教学大纲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日期:2018-11-21浏览:52468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MPA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职业安全卫生

课程英文名称: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课程类别:专业领域选修课(理论课程)

授课对象:MPA研究生

学分学时:1学分(16学时)

预修课程:公共安全管理学风险评估与管理

课程简介:

《职业安全卫生》(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简称OSH是公共管理MPA硕士专业开设的公共安全管理专业领域选修课。本课宗旨在于通过系统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国内外职业安全和职业卫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法律法规框架及政策方针。本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职业安全,包括职业安全概述概述、事故预防的行为控制技术;第二部分为职业卫生,包括职业卫生概述、职业病三级预防及职业卫生管理(企业内部管理与政府监督管理)。

教学目标: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掌握国内外职业安全卫生理论前沿与现状。在技术层面上了解预防事故危害与职业病危害基本原理与措施;在管理层面上掌握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框架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与监督基本内容与手段;在国家政策方面把握职业安全卫生政策方针趋势。为学生从事职业安全卫生及相关领域的公共管理打下基础。

教学方式:

以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为主,辅以实践参观、现场考察或视频演示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上,采用理论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多媒体、板书等多种教学手段。

课程要求及考核方式:

该课程作为公共管理MPA硕士专业开设的公共安全管理领域专业选修课,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论文考核,论文为主要考核形式。通过论文从“了解、理解、掌握与运用”三个层次全面系统考核学生对该课程学习与掌握情况。

课程成绩构成:

职业安全部分总成绩的50%,以论文考核的内容为主,参考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及案例分析表现;职业卫生部分占总成绩的50%以论文考核的内容为主,参考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及案例分析表现。论文考核内容包括:案例描述、案例评述、主要建议及结论等内容。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孟燕华,任国友.职业安全卫生概论.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

2.参考书目:

(1)傅贵.安全管理学-事故预防的行为控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于维英,张玮.职业安全与卫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樊运晓.职业安全与健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马骏,李涛主编.实用职业卫生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7

课程框架:

第一讲 职业安全概述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重点:

1、职业安全基本术语

2、职业安全监管体制

教学难点:

1、监管机制的漏洞问题

2、职业安全法规体系的完善

理论讲授内容:

    第1.1节 职业安全的概念和进展

职业安全的基本术语;职业安全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国职业安全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第1.2节 国家监管机构与体系

我国职业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职业安全监管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监察

第1.3节 职业安全法规体系

职业安全法律体系框架;安全生产法及其主要内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与义务

实践环节:

案例讨论:

引导案例[1]:“12·31”上海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

引导案例[2]: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

教学案例[3]: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思考题:

[1] 如何看待既往的安全与风险?安全工作的实质是什么?

[2] 各级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

[3] 试述在大陆法体系下中国职业安全法律体系的框架构成。

 

第二讲 事故预防的行为控制技术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重点:

1、行为安全“2-4”模型

2、安全文化元素

教学难点:

1、事故致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2、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

理论讲授内容:

  第2.1节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古典事故致因理论;近代事故致因理论;现代事故致因理论

         第2.2节 行为安全“2-4模型

事故预防的基本路线;行为安全“2-4”模型的概念、内容、优点等;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

                第2.3节 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概念;安全文化元素;安全文化的定量测量;安全文化载体;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综合评估

实践环节:

案例讨论:

引导案例[4]:“7.5北京地铁4号线自动扶梯事故

引导案例[5]:中石油吉林石化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

教学案例[6]:“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教学案例[7]:印度博帕尔事故

思考题:

[1]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其应用意义。

[2]利用行为安全2-4模型分析一起安全事故,并给出对事故分析过程和结果的看法

[3]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方法是什么?

[4]对比其他事故致因理论与行为安全“2-4”模型的差别与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第三讲 职业卫生概述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重点:

1、职业病概念、特征及其分类

2、法定职业病危害因素

教学难点:

1、职业病主要特征

2、法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界定

理论讲授内容:

第3.1节 职业病危害现状

世界职业病危害现状;我国职业病危害现状;我国今年职业病防治政策防治政策方针调整情况

第3.2节 职业病相关知识

职业病概念;国际职业病目录介绍;我国职业病目录介绍;我国的主要职业病介绍

            第3.3节 职业危害因素基础知识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方法介绍;法定危害因素分类方法;法定职业危害因素界定原则;法定危害因素介绍

实践环节:

案例讨论:

引导案例[8]:深圳风钻爆破工尘肺群体事件

引导案例[9]:广东佛山近百尘肺工上街散步讨说法群体事件

思考题:

[1]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数字,每年有多少人死于职业病或其相关疾病,是事故死亡人数的多少倍?

[2] 我国目前属于职业病高发期,为此我国近年来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及政策主要有哪些变化?

[3] 说明职业病的主要特征?

[4] 我国职业分类及目录与国际上有何不同?

[5] 我国的法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将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多少类?界定法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四讲 职业病三级预防与职业卫生管理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重点:

1、职业病一级预防的各种措施;

2、职业卫生管理内容

教学难点:

1、职业病一级预防的各种技术措施;

2、职业病

理论讲授内容:

第4.1节 职业病三级预防

职业病三级预防基本概念;职业病一级预防措施(无毒代替有毒、通风、个体防护等);职业病二级预防(职业健康健康)

         第4.2节 职业卫生管理与监督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框架;职业卫生评价;企业职业卫生内部管理;国家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实践环节:

案例讨论:

引导案例[10]:张海超“开胸验肺”对我国职业病诊断改进的影响;

思考题:

[1] 职业病一级预防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其如按照优先性进行排序的?

[2] 局部通风与整体通风的装置构成、卫生原理及其效果好坏取决的因素有何不同?

[3] 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职业健康检查与与一般体检有何本质区别?

[4]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应建立哪些制度?

[5] 目前,我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是如何分工的。自2000年以来,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分工曾有哪些调整?分析这种调整的利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