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培养» 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

《专业(岗位)实习》教学大纲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日期:2018-09-21浏览:52468

实习时间:两周。

实习场所: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会、政府相关部门

实习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劳动关系管理、工会工作、政府部门政策运行等。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工作规范与要求自主安排。

实习方式:参与学校组织的统一实习、实习基地实习或者学生回本单位相关部门实习。

实习要求:熟悉工作要求和流程,完成实习周志和专业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的结构要求:1、实习单位相关工作的现状、规定、工作流程和实施情况;2、存在问题;3、结合课程和文献学习,提出改进建议。

 

附录:

 

《劳动关系专业(岗位)实习》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实践               【适用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劳动关系领域)

【学分数】2学分                    【学时数】2/学期

【开设学期】第1-4学期             【编写日期】20187

一、实践目的与作用

    根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劳动关系领域)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要求、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制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与研究生的工作实际,制定《劳动关系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本实习主要立足于劳动关系领域实务,力图通过实习实践活动使得学生了解人力资源部、工会组织、政府劳动部门的主要业务、工作流程等内容,并能结合所学对劳动关系领域的规范化程度以及可能存在的隐患与风险做出一定的判断和分析。由于实践内容具体实用,操作性也更强,希望通过实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会、政府劳动部门等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与流程等;

2.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分析实习单位相关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并能从中发现总结劳动关系管理的技巧,提高解决实际劳动关系问题的能力。为使自己成为劳动关系管理、协调、矛盾处理及科学研究方面的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实践教学要求

(一)实习单位的确定

实践实习是学生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实行积极的实习政策,在多方面给予支持。在实习单位的落实上,通过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实习基地实习、研究生本单位自主实习等多种渠道相结合,力图使学生能在合适的单位完成实习任务。

(二)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主要分布在四个学期。其中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为专项(岗位)实习,每学期时间为两周,第四学期为(综合)毕业实习,时间为两周。

(三)实习具体要求

1.实习前进行动员,统一思想认识,强调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结束后召开实习工作总结会,交流实习体会,总结经验教训。

2.学生在实习期间应当遵守实习单位的工作要求、保密要求、安全要求、纪律要求。有事临时不能参加实习,应向实习单位领导请假,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早退。对不遵守实习纪律者,除批评教育外,还要降低其实习成绩。实习单位应配备兼职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专业实习进行协调安排和业务指导。

3.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及时主动与校内外指导教师联系,汇报实习情况。校内外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习的切实指导。

4.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当按照学校有关要求以及指导教师的布置及时做好实习工作的记录工作;实习结束时应填写实习鉴定表,由实习单位填写鉴定意见并加盖公章;并在实习结束后一周内完成实习报告。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连同实习鉴定表等交由校内指导教师审查后,综合评定出学生毕业实习成绩。

 

三、实践内容

实习内容主要涉及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会、政府劳动部门的相关工作职责。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管理

根据人力资源部的实际运行情况,选择了解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管理、培训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模块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

(二)劳动关系管理

1.劳动关系的建立与劳动合同签订的流程。了解招聘流程、搜集招聘启示,并尽可能的了解并参与劳动合同的签订过程。

2劳动合同的内容。了解企业劳动合同的分类方式、了解劳动合同的条款设置、了解该企业的劳动合同的管理制度。

3.培训合同与竞业限制合同管理。了解企业中的培训制度;如果有培训合同,关注其合法性问题和违约金问题,并了解是否有竞业限制的情况。

4.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了解企业劳动合同的履行状况;了解劳动合同的变更程序;了解劳动合同变更的状况。

5.特殊的劳动合同。了解企业是否有劳务派遣用工,以及如何进行派遣管理,以及企业是否有非全日制用工。

6.劳动合同的解除。了解企业劳动合同解除的常见情形与处理方式。

7.企业规章制度。了解企业规章制度的概况、了解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与生效过程,并重点搜集该企业的劳动纪律和奖惩制度。

(三)劳动政策

了解政府劳动部门相关政策的设计、制定、运行与效果评估;劳动争议处理流程等。

    (四)工会工作

    了解工会的组织环境、日常工作内容与运行过程以及可借鉴性,包括组织建设、会员发展、民主管理、会员服务、集体协商、法律援助、素质提升等多个方面。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实习考核成绩采用考查方式。分数采用五级记分制(五级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学生按照计划完成实习任务,经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学分。

2学生成绩评定原则客观公正,根据学生实习的付出程度和实习单位的评价给出成绩。

 

五、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或先修课要求)

一年级第一学期实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一年级第二学期、二年级第一、二学期实践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其基础性相关学科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劳动法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