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MPA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公共财政专题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Finance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领域选必修课,理论课程
授课对象:MPA研究生
学分学时:1学分,16学时
预修课程:公共经济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学习和讨论公共财政学学科领域中关于税收制度、国债、财政管理体制及财政社会保障等理论及实践。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共财政学科的基本架构,了解公共财政中有关税收制度、国债、财政管理体制及财政社会保障等专题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激发学生对于该学科相关领域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和研究能力。
教学方式:本课程的专业性和应用性很强,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授课、案例分析、学生讨论相结合)授课。
课程要求及考核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对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的签订有一个总体认识。
2、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理论学习融入实践活动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及期末考试三部分构成,其分别占总评成绩的30%、70%。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美]哈维·S·罗森 著,郭庆旺等译:《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梁朋 等主编:《公共财政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3.高培勇 著:《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课程框架:
第一讲 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学时分配:四学时
教学重点:公共财政制度的典型性特征及基本内容构成
教学难点:当前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改革重点
理论讲授内容:
一、公共财政基本特性
(一)公共性
(二)非营利性
(三)规范性
二、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三、公共财政制度基本内容及当前改革的重点
(一)财政收入
(二)财政支出
(三)财政管理体制(详讲)
(四)预算管理(详讲)
思考题:如何理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决议表述?
第二讲 税收制度:着力于结构优化
学时分配:四学时
教学重点: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我国基本税收制度体系
教学难点:当前我国税制改革热点
理论讲授内容:
一、税制结构基本类型
(一)税制结构模式
(二)我国税制结构与国外的比较
二、税收的公平与效率
(一)公平原则
(二)效率原则
(三)税制结构是税收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当前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热点
(一)增值税
(二)个人所得税
(三)房产税
思考题:
1.在税收制度中如何兼顾税收公平与效率?
2.如何看待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
第三讲 公债理论及公债管理
学时分配:四学时
教学重点:关于公债的主要理论观点
教学难点:我国公债规模及其管理
理论讲授内容:
一、公债利弊之争
(一)公债有害论
(二)公债无害论
(三)公债两重性论
二、公债管理
(一)公债规模的管理
(二)相关指标比较
三、我国地方债务问题
(一)我国地方债务的特点
(二)我国地方债务的成因
思考题:
如何看待我国近年的债务规模问题?
第四讲 财政与社会保障建设
学时分配:四学时
教学重点:专题案例讨论
实践环节:在授课教室进行专题案例讨论,主要内容涉及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财政与社会保障基金等。
案例讨论:
案例一:财政社会保障支出
案例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
案例三: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