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院系新闻

参访“工友之家”——09劳关班教学实践系列活动

时间:2010-11-14

 

 

     在劳关系领导和老师的积极帮助下,班委们的悉心组织下。09级劳动关系班于2010年11月6日参观,学习,访问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五环与东六环之间的“皮村”,这里坐落着一个外来打工者的心灵栖息地——“工友之家”。

     皮村居住着1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服务打工群体的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于2005年在此建立,开办的机构包括农民工子弟学校、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和“工友影院”。在打工之家和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的负责人孙恒的带领下,劳关班同学参观了井井有条的农民工博物馆。博物馆的展厅分为5个主题展区,分别为打工三十年流动的历史,女工,留守儿童,民间社团以及工友摄影队的专题图片展区,博物馆还设有农民工物品的义卖展厅。每一个展区都有全国各地工友捐赠的实物作为佐证,包括图片、书信、日记、工资条、劳动工具和日常物品等等。通过对这些实物的参观,同学们深刻的感受到打工者的居住,工作的艰难环境,恶劣待遇。同时,在我们的参观期间,也发现了来自社会其他团体的走访痕迹,我们不难看出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也正在升温。参观期间,同学们积极地用所学的劳动关系的知识与负责人孙恒探讨农民工的问题,大家将孙恒围成了一圈,充满了对这个阶层人员的更深层次认知的渴望。孙恒悉心为大家讲解,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畅想与希冀,整个活动场面活跃热烈。“工友之家”里同时设有二手货超市,这里的货品多为捐赠的旧物,价钱极为便宜。小小的图书馆下午相对冷清一些,但晚上会有不少工友前来读书。

     接下来,同学们又参观了打工子弟小学。我们到达时,小朋友们正玩游戏,我们的同学也参与其中,希望能带给这些外来务工子女些许快乐。同学们挨间教室的参观,感受他们的学习氛围,小朋友向我们诉说着自己的理想。这个学校很大程度上给工友们的孩子一个相对较好的教育环境。同学们接下来在一间教室内与数名来自中国各地的有着丰富打工经历的打工者进行交流,他们中很多都还是90后,有的14岁就出来打工。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一一与他们交流,而他们的回答远不是我们当初所设想的那么简单。谈话中我们发现他们打工数年竟没签过一份正式的劳动合同,工作条件及其恶劣等诸如此类问题都超出了同学们的想象范围,在令我们每位同学都惊讶之极,同时更留下了无限深思。然后,同学们进行了自由活动,更细致的了解农民工的问题。

     此次“工友之家”的参观活动在晚上5点半正式结束。活动虽然结束,但我们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了解才只是个开始。这次活动,每位同学都受益匪浅,他们带给了同学心灵的震撼,同学们第一次近距离的与劳动者交谈。返校期间认真整理自己所见所闻,彼此交谈着感受,决心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未来为广大工友们争取合法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