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院系新闻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学系陈峰教授举办学术报告会

时间:2010-06-16

     2010年6月14日下午,应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分会和我院劳动关系系的邀请,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陈峰教授在我院举办学术报告会,讲题为“工业公民权的形成与建构:路径、影响与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景天魁、石秀印,全总工运研究所王舟波,北京师范大学赵炜,首都经贸大学王晶,我院冯同庆、林燕玲、许晓军、高爱娣等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劳动关系系主任乔健主持。

     陈峰首先阐述了工业公民权的概念、产生及与工人运动的关系,他并从西方和威权国家工业公民权的产生路径来思考中国的劳工权利问题。西方国家的工人运动有三个特点:从公民权利到工业公民权;先工人运动,后国家干预;集体权利和个人权利同时争取。中国的特点是:缺乏以自由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当市场经济改革开始时,中国已处在“国家建构”的不同阶段,即国家已经拥有强大的劳动体制,这一体制包括两个重要的制度安排:国家工会对工人利益的垄断性代表,保障工人经济利益的“父爱主义”企业制度。而市场经济导致“父爱主义”制度解体时,组织控制的机制基本没有变化,使得中国可以以其他国家无法做到的方式,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仍能有效地限制集体权利和抑制劳工动员。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的传统使得中国能在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后的较短时间内,就比较主动地通过保护性立法规定工人的各项个人劳动权利。结果是,工人有个人权利,无集体权利。陈峰并结合近期的劳工抗争对中国的产业民主与集体劳工权利的发育作了展望。

     与会师生对陈峰教授的报告表露出浓厚兴趣,并就其涉及的理论和实践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