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北京市海淀区流动仲裁庭开到高校
2017年4月18日,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审理一庭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模拟法庭实验室开展流动仲裁庭活动,审理一起3名员工诉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案件,该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负责同志、法学院老师及学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负责同志、甘家口街道劳动关系科调解员等近百余人到现场观摩。由此拉开了“流动仲裁庭高校行”活动的帷幕。
据悉,今年海淀仲裁院流动仲裁庭将分别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6所高校。海淀仲裁院设有的6个办公机构即综合办公室和5个审理庭各负责一所高校,上半年和下半年在各自负责的高校开展一次庭审活动。
海淀仲裁院院长王春泽介绍说:“这是我院继流动仲裁庭开进街道、开进科技园区之后,延伸仲裁服务触角的实际举措,也是创新仲裁服务方式,落实我院与相关高校产学研合作协议的重要步骤。”
据了解,海淀区作为首都的高校聚集区,高校学术性、专业性强,每所高校都有后勤单位和企事业单位,有10所高校建立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
“今年开展流动仲裁庭高校行活动,旨在提高高校学生法律素质、强化高校调解组织调解员调解劳动争议能力,规范高校劳动用工管理,预防劳动争议发生。”王春泽院长如是说。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作为活动的第一站,本次庭审活动仲裁员严格按照仲裁庭审程序规范要求,紧紧围绕争议焦点主持庭审、查明事实、背对背调解,向观摩人员完整展现了仲裁庭审、调解的全过程,体现了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公开公正、高效便捷的特点。庭审结束后,仲裁员向观摩人员介绍了劳动争议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实践运用,针对观摩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认真的态度、娴熟的技能、专业的解答,赢得了观摩人员热烈的掌声。
老师和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这次流动仲裁庭活动,加深了对劳动争议处理法律问题的理解,有助于将来从事劳动争议处理的相关实践工作;高校调解中心及街道劳动关系科的同志也表示,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技巧和能力,对今后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有很大帮助,希望今后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
(来源:人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