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媒体与学校» 【中直党建网】闻凤辰:弘扬劳模精神 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

【中直党建网】闻凤辰:弘扬劳模精神 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

[发表时间] 2018-08-15           [浏览次数]

  1992年,党中央作出关于从优秀工人中提拔干部,进一步提高劳模素质,为2l世纪培养工会后备干部的部署。在中组部、教育部(当时为国家教委)、全国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开办了劳模本科班。26年来,共计培养劳模学员607人,其中全国劳动模范233人。不少学员毕业以后,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继续奋斗,成为行业楷模、大国工匠,为推动地方和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7、2018级劳模本科班全体学员集体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了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表达了“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的愿望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并通过他们向全国劳动模范和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勉励劳模全体学员“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在校园,大国工匠在身边”的优势,以劳模精神引领师风、学风、校风建设,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行业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打造一个特色品牌。2014年5月,学校开办“劳模大讲堂”,先后邀请许振超、郭明义等全国著名劳模和20余位劳模学员与师生座谈,分享成长经历,弘扬劳模精神,对青年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2017年5月,教育部关工委和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在学校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走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专场活动。“劳模大讲堂”和“大国工匠进校园”等已成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品牌。

 

  完善一个共建机制。在校脱产学习的劳模学员多数为共产党员,党组织关系转入后,学校专门成立了劳模学员班党支部,归属教学院系党总支,按学生党支部管理。入校后劳模党员不仅是生产实践中的社会标兵,在校期间更是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树立标杆作用,通过支部共建,劳模党员和本科生党员同学习、共进步,取得了良好效果。

 

  选聘一批劳模导师。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积极探索建立“聘请劳模学员担任大学生德育导师和兼职辅导员”制度,充分发挥劳模学员的优势,在深入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用劳模品质引领青年大学生,用劳模精神感染青年大学生,为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注入新的力量,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拓展一片文化阵地。学院充分运用各宣传阵地展示劳模文化,弘扬劳模精神,塑造“崇尚劳动崇尚创造”的新时代劳动价值观。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以多种形式展示各行各业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成长故事,传播劳模精神。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开设“身边劳模”专栏,让劳模精神活起来,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增强劳模精神的时代感和感染力。

 

  开创一系列特色课程。学校开设“大国工匠面对面”公选课,邀请全国劳模走进课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师共同授课。劳模们演示精湛技艺、讲述工匠事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师讲解理论知识、进行思想引领,用鲜活素材生动阐释新时代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

 

  (来源:中直党建网)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