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报】党建引领新发展区域协同谱新篇
2018年,甘家口街道党工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区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按照新时期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从严治党,落实市委、区委“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地区鸣笛、家家出力”工作要求,系统实施“党建+”五大工程,精心部署和谋划地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以区域化党建带动地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实施“党建+治理”工程绘出最大“同心圆”
八次专题协调会、十余家单位参与、1500吨垃圾清运一空,主要道路整修一新,“三站三室”投入使用……甘家口街道通过实施“党建+治理”工程初步破解了西钓新村这一地区顽疾。
2018年,甘家口街道党工委高位谋划地区党建工作,按照“吹哨鸣笛”的工作要求,系统实施“党建+治理”工程,通过成立“吹哨鸣笛”工作专班、召开工作会议、加强走访调研、下沉群团组织等方式,在涉及地区发展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职能部门和驻区单位的参与热情,初步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
“党建+治理”工程为社会治理搭建了新平台。街道依托地区党建协调委员会、民主监督委员会、地区综治委、学区委员会四大平台,在全国“两会”及中非论坛等安保维稳、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建设、全区首家智能“平安大街”建设等工作中,通过与地区单位建立“契约化、项目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得到了包括住建部、机械研究院等驻区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积极为驻区单位和地区群众解决困难,今年规范紫竹院南路(北段)占道收费停车,施划停车位112个,进一步缓解了附近单位、居民的停车难题。同时为了保障校园周边的安全和秩序,投资近30万元在北京实验学校小学部周边安装拍摄违章停车的摄像头。
“党建+治理”工程为社会治理注入了新力量。今年“双报到”工作启动以来,3000多名在职党员、700多名团员纷纷“回家”,街道积极引导党员参与社区服务、志愿公益和社会治理,为社区建设补充了“新鲜血液”。为了更好完成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街道动员地区单位、企业代表组成援建团前往新疆和田开展对口帮扶活动,鼓励地区单位将企业优势与贫困地区资源优势相结合,引导地区单位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今年5月,先后联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紫竹院学区委员会等单位,开展“大国工匠面对面”“后备箱义卖”等系列活动。此外,协调花园村第二小学、首师大二附中等单位与社区签订共建共享协议,面向地区群众有序开放内部服务设施,共享公共服务资源。
实施“党建+人才”工程锻造过硬“生力军”
干部队伍是干事创业的根基。甘家口街道党工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的标准,通过“四三二一”模式,分层面、分梯队着力打造一支平时工作顶得住,关键时刻打得赢的干部队伍。
“四”是提升领导班子“四力”,即政治定力、凝聚力、号召力、科学决策力。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制度,结合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大城管”体制建设等重点工作,召开工委会29次、工委专题会21次,用民主集中提高决策质量。同时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27次,提升了班子成员的整体素养,为高质量决策奠定了基础。
“三”是以推进“三个优化”为重点,推进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管理制度,完善优化社区制度规范,推进社工队伍规范化、制度化。优化人员结构,为28名符合条件的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社工办理退休手续,引导32名学历高、结构优、能力强、作风实的年轻社工干部走上领导职务,“一肩挑”比例提升至75%,为“两委”换届打下坚实基础。优化整体素质,依托基层党校分步骤对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务工作者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履职能力。
“二”是以抓好“两个环节”为重点,加强街道干部队伍建设。在选人环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今年提拨5名干部走上正科级岗位,为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在用人环节,坚持制度管人,修订完善《甘家口街道工作制度汇编》、《甘家口街道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鼓励干部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一”是一条主线即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对29名机关、社区党支部专职纪检委员进行调整,进一步配强基层执纪监督力量,推进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以及参观反腐倡廉展等廉政主题教育。对机关、社区干部违反八项规定、违反工作纪律等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强化警示震慑效应,坚持遏制“微权力”腐败。
实施“党建+规范”工程明确最全“任务单”
今年年初,甘家口街道152个基层党组织每个月都会收到一张“月清单”,对支部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工作提供示范模板,提醒填写支部手册、党员手册记录等。这是街道推进“党建+规范”的举措之一。
“党建+规范”工程,主要是通过明确时间表、列出任务单等方式,按照严、细、实的要求,让党建工作量化、细化,让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更有抓手。
“党建+规范”工程在领导班子层面突出一个“严”字。今年3月,甘家口街道2018年基层党建工作部署会全面部署年度重点工作并制定了《领导班子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包片联系非公企业任务分工表》,强化班子成员主体责任。领导班子成员带领科室参加包片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会议,到包片社区宣讲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参加党员志愿活动,帮助包片社区协调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难题等。4月,领导班子带队对非公楼宇进行了集中摸排,共摸排企业62家、找到党员148名。
从“细”落实基层党组织党建任务。除了实施“月工作清单”制外,全面部署和推进支部规范化“一规一表一册一网”工作,先后3次对社区支部进行辅导培训,并对社区进行了一对一整改反馈和指导。
“党建+规范”工程在非公党建中取得了实效。甘家口街道依托区委党校基层分校,加强非公书记党务工作培训和党员轮训。对商务楼宇工作站进行制度性规范,实现了四个坚持,即坚持一楼一专职、一日一统计、一企一台账、一支部一措施。2018年,中关村智博青创中心、盛世景等5个非公企业支部先后成立,两新组织“两个覆盖率”由83%提高到95%。
实施“党建+考评”工作形成强劲“助推力”
用全面系统的考核来推动各级党组织落实规范化要求及党建重点工作任务,是甘家口街道推行“党建+考评”工程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保证“党建+考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甘家口街道从社区党建、非公党建、机关党建三个层面,分别制定了考评方案。
在社区层面,在去年实施社区党组织“三争一创”量化考核的探索实践基础上,2018年,街道重点完善了考核评价内容,加大对“一规一表一册一网”、主题党日、支部星级评定、党员积分管理,以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等工作的考核力度。同时采取组织部评分、社区党组织间相互评分的打分办法,提高了考核的科学化水平,极大激发了社区党组织的工作热情。
在机关层面,根治机关党建“灯下黑”。换届选举五名支部书记,并开展任前培训,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和建立机关党建工作微信群,统一部署机关支部学习或活动要求。领导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按时参加支部组织生活。各支部按照月工作清单,每月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灯下黑”情况得到根本性扭转。
在非公层面,实施并完善“两个覆盖”工作奖励办法,楼宇专职社工、社区专职非公指导员、社区党员志愿者,都可以按照找到一个党员30元、动员和协助一个党员转办组织关系50元、开展工作建立一个非公党组织500元的标准,享受“两个覆盖”工作的工作补贴。对非公指导员管理办法重新进行修订,每季度对非公指导员工作进行互评和打分,对工作落后的指导员加强指导和督促提醒,全年工作排名靠后的指导员将实行末位淘汰。
实施“党建+品牌”工程打造靓丽“风景线”
今年,街道全力打造了地区党建工作新品牌“甘红谊站”。“甘红”代表甘家口地区各项工作以党建为引领;“谊站”代表党群携手、组织联盟、共建共享、区域协同。2018年,甘家口街道从支部、阵地两个方面着手,让“甘红谊站”这一品牌魅力彰显。
以楼宇社工为支委、以非公指导员为支部党员,成立了“甘红谊站”党支部,切实担负起实体化的“非公孵化器”功能,目前这个支部已有正在培养的申请人和积极分子16人,“甘红谊站”帮助这些人圆“入党梦”,找到人生新方向。
今年8月,街道精心打造的“甘红谊站”商务楼宇中心站正式投入使用,设有会议室、甘红书屋、谊站谈心室以及群团工位等功能区。依托这一平台,今年先后开展了非公企业党员读书会、宣讲会等主题党日活动43次。“甘红谊站”商务楼宇中心站成为了指导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主阵地和非公党员“充电站”。
除了“甘红谊站”外,甘家口街道将加大对社区党建品牌的培育力度。先后对白堆子社区“同心缘梦议事会”、潘庄社区“心怡俱乐部”等社区品牌进行提升,并重点对西钓社区“欢乐西钓志愿营”品牌进行系统打造。“欢乐西钓志愿营”获得北京市社工委社会领域优秀党建品牌的称号。白堆子社区党委因“同心缘梦”议事机制多年的成功运行获得“海淀区优秀党组织”荣誉。优秀社区党建品牌的创树,对社区党建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工运社区“晚晴驿站”等一批品牌正在培育中,“一社一品”蓬勃开展。
实施“五大工程”夯实党建基础,打造特色品牌引领区域协同。在今后的工作中,甘家口街道党工委将继续巩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谋划更加完善的基层党建格局,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提升地区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探索具有甘家口特色的党建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