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媒体与学校» 【吉林工人报】刘向兵:担当加强中国工运史研究重任

【吉林工人报】刘向兵:担当加强中国工运史研究重任

[发表时间] 2019-02-22           [浏览次数]

  《劳动新闻》(2019年02月22日 03版)刘向兵

  观点提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我们党历来重视历史学习与研究,特别是高度重视发挥党史、国史对党和国家决策的资政作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对干部群众的教育作用,对理论创新的支持作用。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校近70年来,工运史研究薪火相传,集聚了一批工运史研究方面的学者,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今后,学院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新时代中国工运史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担当起加强新时代中国工运史研究的重任。

 

  第一,担当重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一要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工人运动史研究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把握中国工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带领中国工人阶级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阶段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弘扬光荣传统。二要通过对工人运动史的研究和探讨,为当前社会发展和工会改革、工会工作创新提供历史镜鉴。例如,通过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中国化和党的工运思想发展的轨迹和经验,进一步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内涵和重大指导意义,更加明确新时代工运的科学指导思想,发展新时代的工运理论,等等。

 

  第二,担当重任,要以中国工运史学科建设为龙头。一是进一步确立中国工运史的学科归属,明确工运史是历史学一级学科之下“专门史”二级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明确中国工运史与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国史等学科密切联系而各有侧重,整合学校在工运史、工会理论、工运理论等领域的既有优势,强化中国工运史学科发展的学术支撑。二是进一步加强中国工运史研究机构和平台建设,做好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换届改选工作;在全总工会理论研究会中发挥常务理事单位作用;整合全校力量,建好当代工运研究所;将工运史作为全校科研与智库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中国工运文库”在工运史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进一步加强中国工运史研究队伍建设,在挖掘校内工运史研究内生动力的同时,不断补充工运史研究新生力量。四是进一步加强中国工运史教育教学,将工运史建成学校的特色课程、优势课程;在全总组织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加大工会干部培训中工运史课程分量,加强与地方工会干校教学交流,努力将工运史课程建为工会干部培训的骨干课程、重点课程。

 

  第三,担当重任,要与工会系统内外学术界、理论界密切合作,协同努力。要在全国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总工会理论研究会的有力指导下,在全总研究室、工运研究所、工人出版社、各地工会干校和研究室等机构的协同努力下,更好地集中研究资源和研究力量,加强工运史相关研究;要与中央党史与文献研究院、中央党校等机构和高校密切合作,协同研究,优势互补,通过共建研究基地、联合编写中国工运史著作和教材、联合开展课题研究、联合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联合发布学术和智库成果等举措,形成学术矩阵,共同推进中国工运史研究在新时代蓬勃开展,结出丰硕果实。

 

  (来源:吉林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