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校新闻» 我校举办"跨越分界:劳动、文化与传播"学术研讨会

我校举办"跨越分界:劳动、文化与传播"学术研讨会

[发表时间] 2024-10-28           [浏览次数]

10 月 26 日,由我校文化传播学院、中国职工舆情研究所、工会与劳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跨越分界:劳动、文化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校区致远楼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刘路刚、工人日报社副社长王四新、全总文工团副团长王晓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工人日报社、全总文工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郑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管理学院、河北传媒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文艺报》等单位及我校相关领域的50余名专家学者,2023级、2024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参加会议。



刘路刚副书记在致辞中指出,本届研讨会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在75周年校庆新起点上作出的新探索。他勉励文化传播学院继续发挥全总直属院校唯一文化传播类学科的优势,聚焦工会主责主业,在党的工运理论研究阐释、工会重大问题学理研究和智库建设等方面凝聚力量,在中国高等教育版图里担负起研究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学问的重要使命。



王四新副社长在致辞中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劳动文化传播的核心精神,只有守正创新、用开放的视野方能做好劳动文化的传播。



王晓旌副团长在致辞中提出,全总文工团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双方的优势,实现了资源的互补与整合,谱写了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开幕式由我校文化传播学院院长王翠艳主持。主论坛由我校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吴麟主持,复旦大学姚建华教授和我校文化传播学院李双教授作主题报告。姚建华教授以《从“不稳定性”到“不稳定感”:数字游民研究中的劳动新议题》为题,结合浙江安吉数字游民公社(DNA)的现实案例,讨论了数字游民作为零工劳动者或自由职业者所面临的工作和情感的双重不稳定性。李双教授则以《从“体面劳动”到“三种精神”:“劳动”话语的传播及其思想形塑》为题,聚焦“劳动”话语的传播及其思想形塑,探讨了“劳动”话语的建构、传播及其内涵与价值变迁问题。



研讨会根据不同主题分为三个分论坛:分论坛一聚焦“劳动与传播”主题,分论坛二聚焦“劳动与文化/文艺”主题,分论坛三聚焦“百年‘三工’题材文艺创作”展开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分别结合自己研究领域和论坛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本次研讨会以深切的现实关怀和开阔的理论视野,推动了劳动文化传播和工人、工厂、工会“三工”题材文艺领域的相关研究,既是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文学三个专业有机融入学校“劳动+”“工会+”学科建设的积极探索,也是迎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和庆祝学校建校75周年的学术献礼。



(文化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