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学校召开“百年讲话启新篇·‘三个精神’育新人”研讨会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闻网

学校召开“百年讲话启新篇·‘三个精神’育新人”研讨会

7月4日下午,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职工体育文化协会“三个精神”专委会、教育部劳动教育与劳动实践课程虚拟教研室指导,我校劳动教育学院(劳动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百年讲话启新篇·‘三个精神’育新人”研讨会在致远楼509召开。

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副主任方伟、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合作部副部长钱妡、上海市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李明,我校党委书记刘向兵,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珂出席会议,来自教育部2025年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系列宣讲活动线下活动支持单位的100余名领导、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

刘向兵在开幕致辞中简要阐述了将“三个精神”融入立德树人的多重逻辑。他强调,“三个精神”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精神面貌的分层次表达,与立德树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高度契合,二者在内涵实质上具有全面覆盖性与层次递进性,在育人价值上具有内外和谐统一性。他提出“三个精神”深度赋能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一是以打造开放型师资队伍为突破口,组建融合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工匠导师和劳模辅导员的跨界团队;二是以盘活全社会资源为关键点,构建“四个课堂”联动格局;三是以关注全生命周期为创新点,构建从学前启蒙、校园成长到职场精进的贯通式育人链条,推动立德树人实现从阶段性教育向终身化涵养的跃升。

钱妡指出,工会系统以“三个精神”助力培育时代新人,有三项重点工作:一是持续深化“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推动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形成全社会协同参与的良好生态;二是积极打通工会“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社会“大课堂”与学校劳动教育“小课堂”,实现资源共享,培育劳模工匠宣讲骨干,促进工会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会院校在弘扬“三个精神”中的阵地作用,通过讲好劳模故事、搭建成长平台,将“三个精神”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

方伟提出将“三个精神”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三个着力点:以“三个精神”为重要内容,讲好大思政课,讲好以“三个精神”为重要内容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的本质和意义;以“三个精神”为核心内涵,赋予劳动教育深刻的思想精髓,破解“形式化”困境;以“三个精神”为价值引领,破解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功利化、短视化、浮躁化倾向,做好就业育人。

会上,上海市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李明、北京市昌平职业教育集团总校长段福生、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王佑镁、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副校长王荣光、浙江工匠学院副校长徐斌、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副校长张静、山东管理学院教务处处长李全海、我校副校长李珂8位代表分别介绍各单位在“三个精神”引领下的特色育人实践。

本次研讨会是我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系列研讨会之一,也是我校协同工会系统和教育系统两方面力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落实教育强国战略部署、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


(劳动教育学院(劳动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