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应用技术学院首页» 新闻动态

专题:线上教学经验分享(2)--经济管理学院

精细化管理,云端输出的是品质

              ——经济管理学院线上教学经验分享

   “云端输出的更是品质”,经济管理学院在组织线上教学时,提出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对待每一门课,加强教学工作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环节,保证云端课程的品质。

  

  用好多元平台,传递经济思维

            ——经济管理学院王珊娜老师

  我采用的线上教学方式是结合多元平台,包括超星平台、微信、企业微信,经过学校组织的线上教学培训和授课班级学生们的反馈,后续可能还会有所调整。

  对于录课,我的经验是:1、录课时要先设置任务点,把课程分成5-6个部分;2、运用外部录屏软件,我用的是EV录屏,根据任务点录成不同的小段,上传学习通课程中的不同章节,上传的时候避开高峰时间;3、最好在安静的环境中,运用外置麦克风,收音效果会比较好,不会有嘈杂的声音。学生反映听起来很顺畅,声音清晰。

  线上教学的优势在于:1、能够充分运用线上的各种资源,上传很多电子素材供课前、课后学习;2、方便学生和老师进行课程回溯,对新老师来说录课过程可以很好的复盘和调整;3、超星学习通平台能够起到比较好的管理效果,作业的发放、上交、批阅非常便捷。

  线上教学的不足在于:实时交互不足,老师录课时面对的是电脑软件,学生听课时面对的是手机屏幕,在构建学生与老师的情感交流上难免不足,通过每周一次企业微信的视频会议进行补充,强调重点,补充经济学的小故事,倾听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状态。

  同学们的参与情况非常好,大部分同学都在认真听课、勤记笔记、积极讨论,平台使用也比较顺畅。我觉得这次线上课程的探索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来说都为未来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适应线上教学特点,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潜能

                             ——经济管理学院张勇老师

  线上教学两个最突出的优势是灵活性(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和可复制性(可重复收听或收看),最明显的缺陷是讲课亲和性差和学生学习状态分化。线上教学的优缺点对学生学习自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学期我有六个班的三门课,如何在课多班多人多的情况下,更好地适应线上教学的特点,做到扬长避短,是我考虑的重点。

  1、灵活选择授课方式

  课程性质不同,每节课的内容有差异,面对的学生群体也有别,线上授课不必非要固定模式,通过咨询、比较和摸索,我选择了“超星平台+微信群或腾讯会议”的灵活方式,其中,超星平台主要用来录制速课和发布教学任务通知,每周日晚上向学生开放,周一至周四学生对照教材听速课自学;周四和周五上课时间组织课堂讨论和答疑,具体采用文字还是语音讨论根据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商议确定。

  2、充分发挥课代表的作用

  因为课程较多,考虑到学生之间更熟悉同龄人的学习需求,我在每个班以自愿报名的方式选出了1-2名课代表,成立了课代表微信群,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修改授课方式,修正教学过程中的瑕疵,并由课代表负责平时的学习任务提醒、上课签到、课堂讨论的组织和每周学习工作总结。

  3、根据信息反馈随时修正教学细节

  线上教学总体上还是个新生事物,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和课代表一起做好每周工作总结,还会通过在线教学、课堂签到、请教其他教师、视频会议等各种途径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学生在家学习的状态、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学生本学期学习任务等,用以促进自己教学方式的改进。

  

  三管齐下,打造精品课程

                ——经济管理学院刘东生老师

  本学期的教学我采用的是三管齐下的方式:学生课下登录超星平台观看视频,预习、复习、做作业;教师课上用腾讯会议讲解;师生平时用微信群分享学习资料。

  我所讲的课程2015年就已录制了视频,在讲课的具体过程中,我通过直播视频讲解基本原理方法,同时又结合新的案例进行分析,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讲课过程中,同学有时选用聊天功能,向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老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同时聊天方式比较轻松,老师和同学之间逐渐就建立起了很好的默契。

  总之,这次三管齐下的讲课方式是一次有益的教学探索。当然,期待疫去人来!

  

  课程的品质在于每个细节的把握

             ——经济管理学院赵鑫全老师

  我采用“慕课+微信群”的方式。原因:1、《市场营销》慕课资源较多,国家精品课就有多门;2、课程使用教材与我原定的一致;3、使用打卡小程序,方便随堂测试,保证学习质量;4、微信群便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积极性。

  课前准备。进行课程建设,根据教学大纲调整慕课资源,向同学们发布课程及课程二维码。建立课程微信群,1、发布每周课程计划;2、通过“接龙”小程序了解和掌握同学们的课前准备。查看学生选课情况,督促没有选课同学及时选课,指定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提前进入课堂点名,同学们按时积极参加课程。按教学计划推进课堂教学:1、引导大家讨论;2、利用“接龙”程序进行随堂小测验。课程结束,在微信群布置作业。

  课程体会。虽然使用的是“慕课”,但前期准备工作量比面授可还要大;需要对“慕课”资料有充分的了解,设计好自己的课堂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时,教室是课堂主人,慕课是辅助教学的;“慕课”也有课堂讨论功能,但微信群更有凝聚力,增加课堂活跃度,使课堂立体起来;刚开始,同学们很有积极性,但是如何始终“保鲜”,对教师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