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媒体与学校» 【中国产经新闻】刘丽红:保障就业重在精准施策

【中国产经新闻】刘丽红:保障就业重在精准施策

[发表时间] 2019-06-28           [浏览次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校长刘丽红表示,在当前经济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的形势下,应落实好重点群体就业,加大企业降税减费力度,建立统一的劳动力供需大数据平台和全国培训体系网络等,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刘丽红表示,首先是继续加大对企业降税减费的力度,尤其是要向实体经济和服务业倾斜,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税负进行减免。她分析,随着国税地税合并,社保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企业要给员工全额交社保,相比统一征税前,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有少缴或不缴社保的现象,这也让不少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倍感压力。为了降低人力成本,不少企业有了裁员的念头。 


  “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为了鼓励其吸纳就业,国家还须在企业所得税上给予倾斜,税收优惠的力度还要再加大。”刘丽红表示,从政策上,除了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专利等方式减免税费以外,国家还可以鼓励企业用工,通过吸纳社会就业人口来减免税收。 


  其次,刘丽红建议,要从国家层面出台就业的系统性方案,建立统一的劳动力供需大数据平台和全国培训体系网络。政府通过大数据了解各省区市人力缺口,从而有针对性地结合社会力量对所需员工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刘丽红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些企业在招聘的同时又有裁员措施,究其原因,是对用工群体技能要求的不断提升,企业愿意花更大成本招到高素质人才。她表示,通过劳动力供需大数据平台了解待就业人员和企业用工需求,再通过全国培训体系网络对待就业人员进行分层分类培训后,则可把劳动力的供给侧和需求侧进行很好地匹配,这样既有利于待就业者素质的提升,促进就业稳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稳定经营,进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再次,提升我国的职业化教育水平,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样有利于就业。刘丽红认为,除了通过职业院校培养人才以外,国家还可以采取购买培训服务的措施,例如,让更多待就业的人到一些具有资质的民营企业大学中进行培养,政府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进而推荐学员就业。 


  在刘丽红看来,从中长期战略来讲,通过建立劳动力平台进行培训,加之劳动力供需大数据平台解决就业渠道和企业用工问题,如此,从整体上形成闭环,则可让就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本版编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