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媒体与学校» 【教育与职业】郑治伟、许艳丽、张雨澄: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强化劳动教育的目标及路径

【教育与职业】郑治伟、许艳丽、张雨澄: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强化劳动教育的目标及路径

[发表时间] 2020-08-27           [浏览次数]

  【摘   要】强化高职劳动教育,既是落实新时代劳动育人目标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提升高职人才 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强化劳动教育应以促进酒店职业技能提升、促进酒店 职业精神塑造、促进酒店职业理想形成、促进酒店职业创新实现为具体目标,可行路径包括构建关 系紧密的劳动教育共同体、打造突出劳动教育的特色课程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 动、营造“尊重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

  

  一、高职人才培养强化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落实新时代劳动育人目标的现实需要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夯实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的基础。2015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 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 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 造。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 上的讲话中强调,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崇尚 劳动、尊重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精神,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立足于中国国情和社会经济 发展实际,赋予劳动教育新的内涵,对新时代加强高职劳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劳动教育纳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 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思路,也为落实劳动育人目标创造了先决条件。

  

  (二)全面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一系列政策利好下,高职教育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但是, 随着经济的持续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高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究其原因,并不是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数量不足,而是质量相对不高,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劳动教育与高职人才培养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直接 决定高职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上进的,但部分高职学生劳动平等观念不强,劳动意识淡薄,把劳动当成负担。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强化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伦理观,使其拥有专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优良的劳动习惯和乐观的劳动态度,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觉的创新意识, 怀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劳动情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劳动教育不仅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德智体美劳“五育” 并举全面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强化劳动教育的具体目标

  

  劳动教育最核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即正确的劳动观点、优良的劳动习惯、乐观的劳动态度等)和劳动素养(有相当的劳动知识与技能、追求卓越的劳动精神等),与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结合,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促进酒店职业技能提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酒店职业技能。酒店职业技能不仅包括前厅接待、礼宾服务、中餐服务技能、西餐服务、客房服务、酒水服务等方面的基础与专业技能,还包括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通过强化劳动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酒店职业技能,既要通过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深化劳动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也要通过大量的劳动实践,让高职学生亲身经历劳动过程,提升职业劳动技能,增强职业劳动素养。

  

  (二)促进酒店职业精神塑造

  

  酒店职业精神是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的体现,是酒店从业者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良好的职业精神对酒店人的职业发 展非常关键。目前的酒店从业人员普遍年轻化,很多“90 后”“00 后”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服务工作的认知感、荣誉感。因此,需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健康心智,使学生在劳动中展现积极的人格气质,进一步传承劳动精神。强调在酒店工作中以匠人精神对待自己的职业,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酒店服务中真实感受到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要强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劳动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是创造社会价值和个人幸福的源泉,真实感受到劳动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芒、品格光芒和精神光芒,追求尽心竭力、专注如一、敬业专业、一丝不苟的劳动境界, 自觉树立“全心全意为客人服务”的酒店职业理 念,严格遵守酒店职业标准和程序,不断提升酒店服务质量,努力做到“忠诚、敬业、勤奋、坚持、创新、主动”。

 

      (三)促进酒店职业理想形成

 

       酒店职业理想是高职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理想和期望,如酒店工作部门、工作岗位、工作成就等方面的愿景。要强化面向职业 全场景的劳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态势,引导学生形成符合酒店业发展需求、适合自身发展的酒店职业理想,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酒 店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通过劳动教育,高职 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劳动绝不只是自己谋生的 手段,还会逐渐增强劳动无贵贱之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提升自己对家庭、社会、 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要引导高职学生通过劳动获得酒店职业带来的自我满足感、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在此基础上升华为对酒店职业的热爱,不断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整,逐步提升职业素养,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四)促进酒店职业创新实现

 

       酒店职业创新是指酒店从业者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擅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拥有勇于探究和批判质疑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等素质。酒店服 务的最高境界是创新,现代酒店服务要为客人提供丰富的个性化服务项目和内容,不断给客人带来满意和惊喜。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强化劳动教育,就要从酒店劳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 且结合新时代的行业变化,在劳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夯实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实现酒店服务创新。

 

       三、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强化劳动教育的可行路径

 

       酒店管理专业主要为各类高星级酒店、住宿业机构、餐饮集团培养既能掌握服务实践操作技能,又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需要进一步以劳动教育为核心,增强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制度设计和协同融合,实现培养劳动情怀深厚、劳动知识扎实、劳动技能突出的酒店业高级人才目标。

 

      (一)构建关系紧密的劳动教育共同体

 

       在酒店管理专业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主体形成联动机制,构建关系紧密的劳动教育共同体,共同承担高职劳动实践育人的社会责任。第一,要实现政行企校联动。政府要全面 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 要讲话精神,向全社会明确新时代高职学生劳 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制定劳动教育相关政策 文件,强化政策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度,扶持一批 劳动教育特征显著的高职相关专业,为培养新 时代高素养职业人才提供政策保障;行业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共同构建校内外劳动实践教学基地,并探索针对酒店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培养内容和模式,不断强化学校培养和企业锻造的融合;学校要增强劳动教育与原有培 养体系的融会贯通,加大师资队伍、劳动课程体 系、劳动实践基地、劳动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建设,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第二,要实现家校联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要加强高职院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切实形成学校 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强化劳动教育方面的合力。 第三,要实现校校联动。我国的学校教育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链条,高职院校既要与体 系链条前端的中小学、后端的本科乃至更高层次的高校加强联动,全面实现学校劳动教育的 一体化、贯通化;也要与同处于链条中端、拥有 相近专业或专业群的高职院校加强联动,以劳动教育为纽带,结成教育资源联盟,避免重复投 入,实现错位发展。第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 围。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个支持劳动教育、尊重职业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高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高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二)打造突出劳动教育的特色课程体系

  

  要强化劳动教育,就必须基于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突出劳动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特色课程体系,始终将“一个精神(劳 动精神)、两个态度(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三个 行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四个 观念(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主要方 式有两种:一是不改变原有的酒店管理专业课 程设置,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劳 动教育的内容。例如,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 引入双导师制,聘请酒店专业人士和学校专职 教师共同进行前厅、客房、餐饮、酒水等课程的教学和指导,听他们讲述酒店行业实际工作中 的问题、经验和教训,在言传身教中引导学生深 入领会劳动精神,提升劳动素养。二是围绕劳 动教育的核心内容,重新进行相关课程体系设 置,打造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群。具体来说,应 包括劳动教育通识课程群(劳动通论、大国工匠 面对面)、“专业+劳动知识”课程群(酒店业概 论、职业素质与礼仪、酒店实用美学、酒店职业 道德)、“专业+劳动技能”课程群(前厅实训、餐饮实训、客房实训、酒水服务技能、社交与服务礼仪等)、“就业+劳动”课程群(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前训练与就业、就业指导)、“创新+劳动” 课程群(创新创业管理、劳动实践创新)和“专 业+劳动关系及权益”课程群(酒店劳动关系、酒店劳动争议处理、集体合同规章制度与实务)。 通过将一个个完整的酒店工作场景设计成劳动课程群的学习任务,采用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 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实践中, 实现劳动教育的全员、全过程覆盖。此外,还要 根据学校和专业特点,更加灵活地进行劳动教育课程模式创新。例如,可以鼓励学生收听、收看大国工匠系列讲座,利用寒暑假参与劳动助学活动,提交心得体会或总结报告,按照评级进行选修课程学分置换,建立劳动教育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情况。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

  

  劳动实践最能体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酒店管理专业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对 接企业需求,紧密契合学生学习周期,开展形式 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紧密契合学生学习周 期,打造具有“劳动教育”特色的实践体系,主要 包括三个部分:专业劳动实践、社会劳动实践和 劳动创新实践。 一是开展专业劳动实践,在专业实习实训 中强化劳动教育。校内的专业劳动实践前期可 以基于单一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在仿真实训 室通过模拟演示、学生演练、现场操作等环节, 重点增强学生的劳动认知、职业认知、专业基础 技能,后期则可以依托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群, 让学生全面承担校内酒店实训中心的房务清 洁、接待服务、物资采购、库房管理、质量监控、 安全保卫等运营管理,进一步强化学生在前厅、 餐饮、客房三大运作部门岗位实践的专业技能 和综合管理能力。校外的专业劳动实践以体验 式学习和企业顶岗实习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 综合劳动素养。其中,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在酒 店真实环境下跟着酒店资深员工边学边做,及 时学习与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增强 学生对酒店的整体认知。顶岗实习是指学生通 过就业招聘会的双向选择,筛选出自己满意的 企业,到酒店独立完成岗位工作,不断历练自 己,服务社会。二是开展社会劳动实践,以社会 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为主,主要帮助学生强化 劳动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寒暑 假参与国际性赛事活动的赛事服务、相关展览 会的志愿者活动等,如中国国际网球公开赛、高 尔夫中国公开赛、APEC 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70 周年、世博会、园博会等。三是开展劳动创新实践,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导向,着力 培养学生的劳动创新意识、劳动创新精神和劳 动创新能力。定期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由学生 自行组队、自由创意,经过答辩评比的优秀项 目,学校还可以积极牵线搭桥,争取项目落地。 例如,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4 级毕业生创办 的大创咖啡项目,已入驻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 园,致力于构建咖啡饮品、会议服务,成为园区 对外交流展示的平台。丰富、多层次的劳动实 践体系促进了课上课下的衔接、校内校外的融 合。劳动知识、技能、素养及创新的完美组合, 能够持续不断地引导学生们学会劳动、学会助 人、学会自省、学会自律,并最终实现将“劳动精 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营造“尊重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

  

  全校师生牢固树立起“尊重劳动”的理念, 结合各自学校的校园文化特点,融贯劳动教育培育,以价值为引领,大力营造加强劳动教育文化域,逐渐感化和熏陶学生的劳动精神。将“尊重劳动”的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并以多种方式体 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是在校园里广泛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在学校以 各种方式宣传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的故事,实现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宣传的常态化, 使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新时代劳动精神的震撼与鼓舞。二是专门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组织 一系列活动,设计劳动文化节,开展主题鲜明的 劳动文化宣传活动,如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 工匠面对面”“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并感受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巩固和 升华其劳动知识和技能。三是由学校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劳动周、劳动教育月等劳动文化实践,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劳动教育的机会,如校园勤工俭学(图书馆、食堂、教室保洁或服务等),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将劳动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四是以学生社团为主体开展多样化 的专业劳动文化活动,如酒店管理专业劳动成果展示(鸡尾酒调制、咖啡制作、茶艺展示等), 持续推进校园劳动教育文化建设,创建适于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校园劳动文化环境。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中最核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新时代要不断加强高职学生的劳动教育,这既是高职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新时代各行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要在高职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强化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让当代高职学生真正成为劳动教育的践行者和受益者,并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来源:《教育与职业》2020年8月第15期